1月23日清晨5时40分,天还没亮,长江“民主沙”岛上,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A3标施工现场已然一片忙碌,51名工人早已投入工作。这项世界级超级工程的A3标锚体建造即将进入关键时期,112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在岛上度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跟随现场班组长冯奕超,记者攀爬上8米高的锚块顶部,这里正在进行第五层混凝土浇筑前的钢筋捆绑工作,近1300平方米的区域内,无数根钢筋纵横交织,如同棋盘上的线条,其间还穿插着不少用于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冷却水管。钢筋层离地有1米多高,对一般人来说,平稳踩线行走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冯奕超却能灵活地穿梭其中,提醒注意安全、按照流程施工。今年5月将退休的老冯,春节选择了留守。他说,在建筑工地干了一辈子,参建过浙江舟岱跨海大桥等世界级工程,临近花甲之年还能有机会参与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建设,他不想留下遗憾。
张靖皋长江大桥连接苏州、泰州和南通,线路全长30公里,跨江段7859米,主跨2300米,拥有跨度、索塔高度、锚碇体积等6个“世界第一”。锚碇作为拉起整座大桥主缆的关键受力构件,地位举足轻重。大桥共有4个锚碇,A3标的北航道桥南锚碇所在区域由河沙淤积形成,土壤水分含量高、流动性大,往下挖几米,人踩上去都会留下深坑,宛如一块6000平方米的“豆腐”,且这块“豆腐”特别厚,往下钻130米都找不到“落脚”的岩石层。“只能在豆腐里面人造个‘岩石层’。”项目常务副经理刘钊告诉记者,他们用2497根深层高压旋喷桩,将整块“豆腐”改良加固,成功达到托起50万吨重锚碇主体的要求。
为追求更高的工程品质,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提出建设“无缝锚体、无水锚室”的目标。50万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多要浇筑18层,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都存在一个最优时间差,在最优窗口期内浇筑第二层,才能使两层结构更好地衔接,减少缝隙形成的概率。这个春节,恰逢第四层建设的“黄金期”,为保证工程质量,100多名工人毅然选择坚守岗位。
1月23日上午9时,A3标党支部副书记史丹丹带着两个女儿乘船登上了“民主沙”。今年过年,她丈夫在另一个工程现场值守,她则带着女儿们在项目上过春节。“我们小家的暂时分别能为国家交通建设作一点贡献,也是很荣幸的事。”史丹丹表示,尽管条件有些艰苦,但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能参与到这样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来,是一种幸运,更要倍加珍惜。
记者 张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