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灯会流光溢彩,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人流如织,徐州舞龙舞狮、踩高跷、旱船等民俗演出接连登场……江南江北年味浓,蛇年新春热气腾腾。今年春节,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不仅承载着传统“烟火气”,更焕发出新的“氛围感”。
年味生发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相亲,和时代同频共振。从贴春联、吃年夜饭、赏花灯、逛庙会等传统习俗,到全家出游赏风景、非遗大集买年货、体育健身迎新春、文博场馆过大年的崭新形态,春节带给我们的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层出不穷。尤其是春节申遗成功带动了非遗热。看非遗、品非遗、买非遗,地道的非遗年味儿成为今年春节不容错过的文化大餐。穿汉服、绣香囊、做漆扇、戴簪花、赏大戏……利用春节假期近距离感受特色民俗文化、非遗技艺,成为年轻人欢度新春的新选择。
春节的形式更多样更年轻,脚步也迈得更远。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隋唐时期,春节已传至东亚诸国。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商贸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春节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知晓参与,融入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潮流。据统计,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从喜气洋洋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到其乐融融的联合国假日,再到申遗成功,春节再一次“变身”,让全世界有更多机会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世界各地纷纷点亮“中国红”,入境免签带火“China Travel”,大量海外游客来到中国沉浸式体验“中国年”……每一个春节故事都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超级IP,展现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
无论形式如何流变,春节包裹的文化内核从未改变。春节代表着吉祥、和谐与美满的文化意象,承载着家国天下、和谐发展的共同价值,紧紧维系着个体情感与家国血脉。奔赴家乡的一顿团圆饭代表着欢聚,街头巷尾的年俗活动饱含着喜庆,亲朋好友的拜年寓意着幸福,这些都是春节不变的文化意蕴。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文化内核,春节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春节文化里所蕴含的对家的无比珍视,对幸福、平安、和平等价值的高度认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透过春节这个“窗口”,希望更多人能感知中国、读懂中国、走进中国。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春节期间,我省各地推出“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368场,内容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点燃假日文旅消费热潮,全方位满足民众春节期间的文旅需求,让这个春节“苏式”年味十足。各地抓住潮流风向,做好“非遗+”文章,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为春节内涵注入更多现代元素,将流量变成留量、销量,人们的文化生活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春节的“变”与“不变”,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对创新的追求与探索。正是这种“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让春节焕发出了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记忆和精神纽带。我们与世界共享春节时刻,我们期待中华文化亘古亘今、日新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