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居内河船闸通过量全国第一 这个“水上驿站”有智慧暖人心
2025-02-02 06:44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洁茹 张韦  
1

春节前夕,是“水上春运”的高峰期。扬州航务中心施桥船闸作为苏北运河入江的最后一道船闸,是扬州的水上“南大门”,也是大运河航道上的重要枢纽。1月26日,记者尚未抵达船闸,远远便能望见屹立在江边的六圩灯塔,指示着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只在长江与运河间往来穿梭。

来到施桥船闸的一号船闸,只见闸门启启闭闭,水位涨涨落落,船只进进出出。扬州航务中心施桥船闸管理所副所长林玲介绍,这里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重新恢复大运河的航运功能,主要是为了北煤南运。如今,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运河航道的运输功能愈加多样化。“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矿建材料以及钢材、机械设备等大宗货物,在长江与运河之间往来运输。”

虽然施桥船闸的设计货物通过量每年为1.5亿吨,但实际通过量不断攀升,2014年首超2亿吨,现已连续8年超3亿吨,已成为全国通过量最大的内河船闸。林玲给记者打了个比方:“直观点来说,就是每年通过量相当于5条京沪高速江苏段的运量,12亿成人吃一年粮食的重量。”目前,3座现代化船闸24小时满负荷运转,2024年有26次日船舶通过量超过100万吨,其中有2次日通过量达到108.2万吨。

施桥船闸高效运作背后是高科技的加持。

在船闸总调度室,墙上大屏正显示着船闸状态、水文数据、实时监控等实时信息,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便捷地控制船闸的运行。智能调度系统依据船只报到的顺序、尺寸、信用等级自动调度,显著提升了船闸自动化效能。上下游航道部署的智能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船号、船舶动向、船闸设施运行状态等信息。船主录入相关信息后,即可享受“船讯通”提供的便捷服务,包括远程登记、排号、缴费等。

施桥船闸下游远调站,是施桥船闸面对面服务的一扇窗口。在这里,淮安船主周春波正忙着办理船只首录复核业务。他告诉记者,从最初的水泥船、铁驳船到现在的集装箱船,跑船20多年以来,自己见证了船运行业日新月异的进步。周春波回忆,20年前过闸需要船员拿着有效证件到远调站现场登记缴费,拿个号牌苦排长队,有时候好不容易排到了,还要手忙脚乱地倒船,常常一忙就是大半天。现在,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都不用离船。

数十年间,办理过闸业务的时间从半天缩短到短短1分钟。说话间,周春波还向记者展示了“船讯通”APP这一过闸“神器”,上面不仅可以办理所有船舶过闸业务,还可以实时查询水位信息、待闸情况、调度情况等。

“船员在过闸前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船停靠在闸次里的位置,甚至包括它的‘邻居’是谁。”施桥船闸运调指挥中心负责人庄俊告诉记者,通过智慧船闸、电子航道图,船舶的过闸时间大幅下降,每个闸次的平均利用率能够提高10%左右,通行保证率也能够达到98%以上。

在与船员们的轻松交谈中,记者还留意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小细节。船主李福东向记者透露,即便身处浩渺水域,他们也会利用手机享受网购的乐趣。然而,货船始终“随波逐流”,快递包裹该送往何方?原来,船员们都把远调站当作了接收快递的“水上驿站”。

这个远调站最初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服务窗口,承担着基本的管理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主们渐渐喜欢在远调站附近泊船休息,船闸工作人员敏锐地察觉到船员们的需求,陆续增添了许多便民设施,户外还配套了岸电、加水设施、船舶污染物智能接收装置、健身广场等,将这里升级为苏北运河首个党群服务中心。从那以后,远调站就不仅是一个服务窗口,还逐渐演变成了船员们的温暖港湾。“一些在船上过年的船员,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先在驿站等待,船只经过时,就能顺利地将家人接上船,一起度过温馨的时光。”林玲说道。

“以前行船时不时会感到漂泊无根,现在有了远调站的这些便民服务,心里觉得格外温暖。”李福东感慨万千,言语间流露着对新年新气象的满心欢喜和期待。

标签:
责编: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