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观众发现,今年春晚中的科技元素更加丰富多元,比如会跳舞、甩手绢的机器人,垂直起降的航空器,还有“天空环绕视角”对武术表演进行的云上多视角拍摄……这些都为观众呈现出多角度的创新观看体验,科技感十足。
春晚舞台上,由16台人形机器人参演的《秧BOT》引爆人们的好奇心,这些穿着花袄舞手绢、跳秧歌的机器人,是怎么完成如此精密的舞蹈动作的?这款名叫Unitree H1(以下简称H1)的人形机器人,由宇树科技研发,于2023年8月诞生,身高约180厘米、体重约70公斤。在工程师的教导下,H1学会了跑和跳,解锁了科目三,甚至能完成高难度的后空翻。
这次登上春晚,H1依据舞蹈要求设计动作,靠AI训练来执行,采用了3D激光雷达全自动定位与导航技术、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等,完成全自动走位变队形、快速转抛手绢等高难度任务。
业内人士认为,春晚舞台上人机协作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和表现力,更体现了中国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的创新实力。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亮相春晚重庆分会场。在璀璨夜景中飞行的eVTOL,向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亮相的2吨级eVTOL由江苏昆山制造。亮相春晚的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最大起飞重量2吨,最大航程250公里,最高时速200公里。峰飞航空已在去年获颁全球首张吨级以上eVTOL型号合格证(TC)和生产许可证(PC),标志着V2000CG无人驾驶航空器正式步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本次春晚也引入了前沿AI技术。如甄子丹的武术节目《笔走龙蛇》中出现了“子弹时间”,由阿里云在春晚演播大厅部署的30台相机阵列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完成。
“子弹时间”通过“天空环绕视角”对表演进行云上多视角拍摄,为观众呈现“空中环绕、时空凝结”等创新观看体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AI技术对画面进行3D模型重建,将拍摄画面融合渲染,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3D视频图像,呈现物理摄像机无法拍摄的影像。
此外,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AI技术首次大规模应用在节目画面中。在《岁月里的花》节目尾声,通义万相将舞台画面瞬间转化为静态油画,为观众带来一场虚实交融的视觉盛宴。
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们见证了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一年,也是中国探月工程实施20周年。“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叶培建做客春晚,向孩子们介绍了嫦娥六号模型。
“再过几年,大家还会看到嫦娥七号、天问二号、天问三号……”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的叶培建曾在受访中告诉记者,我国已开始相关研制工作,去月球背面近南极地区探测采样、寻找水源、建立科考站,将月球作为我们进一步走进太空的中转站。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蛇年春晚无锡分会场,“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聪首次登上春晚舞台。叶聪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载人潜水器从无到有、逐渐强大的过程。“成绩的背后,是一批批海洋工作者接续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叶聪表示。
2024年,我国先后完成首次爪哇海沟载人深潜科考、首次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以及西太平洋首次国际航次科考。至今,全球8处主要深渊海沟,均留下我国载人深潜作业痕迹。叶聪期待,深海领域的科学发现,能够推动我们国家制造业、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百姓日常生活品质。
当Unitree H1机器人甩出的红绸手绢与叶聪团队采集的深海成果在春晚时空交汇,这场科技盛宴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展示,折射出人类文明向“智能纪元”跃迁的三大底层逻辑:具身智能觉醒重构生产范式,空天深海边疆拓展重塑生存维度,量子级AI算力爆发催生认知革命。2025年作为“奇点前夜”的关键节点,正见证着三大颠覆性科技浪潮的共振。
峰飞航空eVTOL划出的飞行轨迹,勾勒出2025年最炙热的立体交通网络蓝图。随着新能源材料突破和空域数字化管理成熟,低空经济正以“飞行汽车+智慧空港+数字航路”的组合拳颠覆城市形态。
阿里云“子弹时间”掀开的不仅是视觉革命帷幕,更揭示了生成式AI对文化生产的重构法则。通义大模型在春晚舞台的创造性应用,证明多模态AI已跨越技术奇点——它既能解构甄子丹武术动作的动力学特征,又能将舞台光影转化为印象派笔触,这种“理解—解构—再创造”的能力,正在影视、教育、文博领域催生元宇宙级内容生态。
这场科技春晚更深层的启示,在于揭示了国家级文化IP与前沿科技的相互赋能机制:春晚舞台本质上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现实扭曲力场”。当叶培建院士手持嫦娥六号模型与少年对话时,探月工程二十载的硬核科技被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图腾;当“奋斗者”号深潜影像与机械臂舞蹈并置,深海探测的工程奇迹获得了文化叙事的生命力。这种“科技秀场+文化仪式”的融合模式,恰如其分地化解了前沿科技的认知壁垒,使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黑科技得以在年夜饭桌上引发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