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夜,一股寒潮不期而至,风声呜呜作响,高大的钻塔在漆黑的夜里灯火通明。有这样一群钻井人,他们穿着大红工装,穿梭于机器声隆隆的钻井生产一线,奔走于井场的各个角落,在冰冷的黑夜里干得热火朝天。
这里是常州市金坛区,全球首座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现场。据该项目负责人、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项目经理宋延超介绍,茅山脚下的金坛盐矿蕴藏着丰富的盐资源,他们通过独特的工艺,将盐矿开采后的空盐穴变成“天然的储能库”,这个超大“充电宝”将在金坛盐穴中应运而生,华东地区电源支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年关将至,按照项目要求,工期十分紧张,除了钻井工程,还有后续的试压调试等关键环节,宋延超说,“原本是要求我们大年初八开工,但是,我们只有尽快完成相应工序,才能给后面的环节留够宽裕的时间。”他左思右想,咬了咬牙关通知大家,“这个假期,整个井队不休息!”
寒风中,技术负责人吴泽良带着技术员和井队长连夜检查套管质量,这是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套管检查,“我们要确保万无一失!”
井队长王甲明拿着对讲机,一边检查套管,一边还要调度钻机生产,见到记者有些腼腆,红了脸,但是说起工作,带着笑意的眼里都是坚毅,“我师父干了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上了中央电视台,我现在干省重点储能项目,可不能给我师父丢面子!”
虽然目前正在打导管,但是后续的钻井、下套管、固井等工序已经一遍遍核实,施工队的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整个项目部上上下下统一步调听指挥,地质人“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处处生动体现在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
今年,宋延超和员工们将在工地上度过又一个春节。“干这行18年了,只回家过了五六个春节,平时的节假日也基本都守在工地上。”一直乐呵呵的宋延超,说起来家里的一双儿女,也不免红了眼眶,担起了项目负责人的重任,对孩子总有亏欠。
在钻机轰鸣声与周围老乡过年的鞭炮声中,施工现场生产组织井然有序,加单根、测量泥浆性能、巡检……项目部成员舍小家顾大家,用奋斗和坚守谱写新春序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茹雅/文 余勤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