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个5000亿县级市诞生!2024年江阴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5000亿元,意味着江阴成为继昆山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这无疑是江苏县域经济强大实力的有力彰显,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数千小城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中国经济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海。对江苏而言,县域经济是传统强项,是金字招牌,蕴藏着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和许多新增长点。但与此同时,仍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比如,有的县产业基础仍较薄弱,集聚能力不足,承接中心区域产业转移“力不从心”;部分“明星县”面临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土地等要素趋紧、创新能力总体偏弱等问题与挑战。当前,交通巨变和信息革命正在改写经济地理版图,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崭新时代。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用好“时空近距离”和“网络零距离”,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县域经济能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所谓“时空近距离”,是有形的距离。近年来,江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高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机场扩建升级、港口装卸繁忙,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县域与中心城市同频共振、互动融合带来更多可能。沪宁沿江高铁、沪苏湖高铁等的开通,使得县域得以更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之中。“高铁”之外还有“低空”,从昆山打“飞的”30分钟内可到上海浦东机场,从苏州吴江至上海虹桥机场的空中飞行时间仅需18分钟,“时空近距离”使得一些县域几乎能够与中心城市“无缝对接”,借助其辐射带动作用,县域可以有效破解瓶颈制约,在“借势起飞”中激发新的活力,从“跟随者”向“协同者”的角色迈进。
所谓“网络零距离”,是无形的距离。网络无远弗届,资源如影随形,重塑了发展的内在逻辑,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县域经济或将“重新洗牌”。以往受地域限制,县域很难吸引到顶尖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如今在工业互联网、算力互联互通助力下,“距离”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即使是地处偏远的县域,也能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吸引曾经遥不可及的全球高端技术资源。比如,宜兴的环保产业通过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与南京大学、上海等地的大型环保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浙江新昌县通过“互联网+产学研用创客社区”的共创共享模式,为本地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在运用“互联网+”重塑商业生态方面,县域也大有可为。
用好“时空近距离”和“网络零距离”,是将县域发展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重要抓手,也是一场理念的革新。说到底,用好这两个“距离”,最重要的是做到“思维零距离”。对地方政府而言,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主动跳出“县域思维”定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果敢的行动、敢于改写经济地理版图的勇气,找准赛道推动县域经济持续腾飞,让县域成为产业扎根的沃土、人才向往的高地。
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