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在全球首次发现引力子激发,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常州总装下线,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全国最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一年来,从江淮两岸到黄海之滨,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勾勒出江苏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图景。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总书记赋予江苏的目标定位。制定“任务书”、拿出“时间表”,把“路线图”变为“施工图”,这一年,全省上下瞄准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这“三块地”建设持续发力,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先进生产力质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不断增添新动能。
拉响更强引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新年伊始,科创江苏欣欣向荣——1月2日,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宣布全面竣工,意味着这项大科学工程进入可服务阶段。一天后,基于CENI的全球首个光电融合确定性新型算网基础设施正式开通。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江苏集聚创新资源、跨越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障碍的关键举措,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去年以来,江苏多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迸发“大能量”:紫金山实验室构建首个6G综合试验平台,太湖实验室建设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钟山实验室实施基因编辑等种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云龙湖实验室在深地能源物质封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大能量”来自不断加码的创新之“策”与持续集聚的创新之“源”——
集思汇智,下好原始创新先手棋。2024年,省政府新设规模24.8亿元的基础研究专项资金,省科技厅加快建设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等3家基础科学中心,开展首批“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以经费“单列”、政策“利好”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
协同联动,打造集成创新主平台。2024年,我省持续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累计44家;省实验室联盟成员单位增至60家、领域联盟拓展至3家;新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个、累计5个;建设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培育32家“硬科技”标杆孵化器,扶科技成果“上马”。
共建共享,培育开放创新新生态。省科技厅积极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与省内龙头(链主)企业内置“1+1+X”联合机制;支持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牵头组建10家创新联合体,共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开足马力的江苏,正全力布局一个既能诞生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也能汇聚一流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的策源地。强劲“第一动力”,我省科创能级持续提升——2024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1位、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历史性突破50%。
锻强产业韧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高地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综合评价前50名中,江苏占9席,入围数全国居首。
高新区是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也是我省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根基的重要载体。我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以占全省6.5%的土地面积,创造超过三成的地区生产总值、1/3的出口总额和55.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支撑转型的作用明显。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催生条件。一年来,我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版图中的位势和能级。
——筑牢“基本盘”,传统产业不断“焕新”。
在波司登常熟总部,羽绒服从设计到生产已全流程数字化。近两年,波司登完成AI企划端、AI开发端、3D打版建模、虚拟成衣交付等4项关键流程的优化升级,头样开发时间从100天降至27天。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省产业发展的“基本盘”。以新代旧、以新化旧,截至去年底,我省圆满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累计诊断企业超6万家、改造项目5.6万个,并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去年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
——培育“集团军”,新兴产业更新壮大。
去年11月,新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出炉,江苏牵头和参与的4个集群入选“国家队”、累计达14个,均为全国最多,其中大部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南京、无锡、淮安聚焦空天领域加快布局;苏州、盐城、连云港强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南通、泰州、扬州奋力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各地集群强链,打造产业新“舰队”,去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0%。
——竞逐“制高点”,未来产业孕育新机。
去年11月30日,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落户南通开发区的银河航天承担研制并在本地完成建造。目向星辰的南通开发区,已规划10平方公里的“新时代未来产业园”,统筹布局、借智全球。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全省各地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谋划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等一批前沿性未来产业,构建起“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瞄准产业“制高点”、锻造企业“生力军”,向“新”而行的江苏,产业韧性不断锻强、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集聚先进要素,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先行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过去一年,江苏扎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全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先行地。
先行地,要率先垂范。
改革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特区”首批试点单位挂牌,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设立……
一年来,我省持续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推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率先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成果。
优化结构,引导主体更好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高度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去年前10个月,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营收、利润等关键指标增幅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去年我省发布“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33条”,以专门部分对民营经济予以支持;同样在去年,省发展改革委内部新组建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更好为民企“保驾护航”。
先行地,要再塑优势。
经过40余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已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江苏作为对外开放“桥头堡”,正全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去年12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推动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提升各类园区发展能级,过去一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三十而立”、南通开发区迎来40周年“生日”,一个个对外开放窗口吸引越来越多外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功能性平台落户江苏。
先行地,还要强化集聚。
去年1月省数据局挂牌、10月省数据集团揭牌,目前全省在用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超19EFLOPS……
过去一年,我省在统筹优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配置的同时,推动数据资源确权登记、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体系建设,超前布局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
因地制宜、追“新”逐“质”、稳扎稳打,新的一年,江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必将更加牢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能。
记者 付奇 蔡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