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是江苏农业重要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江苏淡水渔业产值30多年全国排名第一。“作为水产养殖大省,江苏渔业率先发力种业,新品种为我省水产种业振兴、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种源保障。”江苏省渔业协会会长张朝晖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2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超500万吨,渔业产值超1900亿元,居全国第二位。“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等水产品牌享誉海内外,全省特色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超80%,特色水产养殖产值超1000亿元。
站在全国淡水养殖之巅,江苏实现了养殖效益的最大化。江苏水产养殖平均亩产值超过1.89万元,比全国高7500元。2024年,在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23个水产新品种中,我省5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全国遥遥领先。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水产种业发展,大力推进水产优良品种推广和新品种育种攻关,累计20余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在江苏水产新品种当中,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等新品种风生水起,“超级”小龙虾“盱眙1号”、沿海“爆火”红文蛤、“太湖3号”小青虾受关注度最高。
“‘超级小龙虾’养大虾”
“冬天小龙虾胚胎休眠了,现在抱卵一直要抱两三个月。”1月8日,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浦口基地,江苏省虾类新品种选育协作攻关组首席专家许志强带记者看的这只抱卵虾,虾肚上藏着两三百个虾卵,晶莹可爱。“到三四月,气温上升了,半个月小虾苗就能长到两节小指头长了。” 许志强说。
小龙虾是我国最大的虾蟹类养殖品种,“盱眙1号”以2012年从长江江苏段、江西、安徽等湖泊水域的克氏原螯虾为基础群体,经连续6代选育而成。许志强领衔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小龙虾研究团队攻关12年,培育出“超级小龙虾”——全国首个克氏原螯虾(小龙虾)新品种“盱眙1号”,标志着我国在小龙虾选育取得首次突破。
在盱眙马坝镇千亩国家级龙虾示范基地,“盱眙1号”在这里繁育。新品种和普通小龙虾有哪些不一样?省委驻盱眙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盱眙县副县长徐荣侃侃而谈,“新品种生长快、规格大,50天养殖重量比常规苗种提高18%以上。”记者看到,新品系龙虾明显“大一圈”。盱眙龙虾产业已成为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富民产业,二三产的迅猛发展,正倒逼盱眙一产养出大虾好虾。徐荣说,新品种恰逢其时,“大家以前养的是没有选育过的野生种,每年拿苗时都很焦急,苗种长不大,存活率不高,对养殖效益影响很大。盱眙小龙虾养殖面积97万亩,没有选育的种,越养越小,怎么跟生产对接?”“盱眙1号”为产业振兴提供了优质龙虾种源保障,当地对新品种需求量非常大。
由于近年市场需求量增加,小龙虾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而养殖户多采取“捕大留小”方式进行苗种繁育和成虾养殖,导致种质退化。随着产业发展,小龙虾已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随着海南、东北等地开始小龙虾养殖,优质苗种需求紧张,新品种更是“一苗难求”。
摆在许志强团队面前的难题是:小龙虾抱卵量只有400只,新品种繁育存在瓶颈。“计划依托江苏省小龙虾产业技术体系和全省各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建设和完善新品种育繁推技术体系,逐步向全国推广。”记者了解到,高温胁迫是近年制约稻虾共作的难题,“揭榜挂帅”该课题的许志强团队,目前正在选育耐高温性状小龙虾新品种。
“红文蛤‘红’起来了”
“红文蛤现在长到3.5厘米以上,可以上市了,4.5厘米的就很好看了。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可以陆续上市6个月,现在12元一斤,南通、大丰沿海卖得好,红文蛤可以水煮,蒸蛋更好吃。”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文蛤良种场主任吴杨平介绍。
红文蛤就是我省5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之一“苏海红1号”,在江苏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夕和看来,我省适宜养殖经济海水虾的池塘有50余万亩,产量大,养殖虾类适合肥水,高温季节易缺氧死亡,套养红文蛤后,红文蛤抢食水里的营养藻类,净化了养殖水质。
海水养殖品种跟红文蛤都能混养,万夕和介绍,江苏沿海养殖塘口放养脊尾白虾、日本对虾,吴杨平团队就跟着放红文蛤。盐城恒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000亩池塘养殖脊尾白虾,养殖塘投养红文蛤后,养殖水体就达标了。
虾在水体里生长,红文蛤埋在泥里面,处在两个不同的生存空间。挖红文蛤像人工挖藕一样,吴杨平说,“贝类一开始出来很小,要到显微镜下看,有5—7天浮游阶段,然后到了比芝麻还小的底栖阶段,从出生到上市要两三年,我们选育的文蛤生长快,正常规格在4—5厘米之间,在海水里养殖,从开始育苗到上市,一年半时间,半年育苗及苗种培育,外塘养殖一年达到3厘米以上就可以上市。按照10%比例,10亩虾塘可套养1亩红文蛤。”
套养红文蛤有什么好呢?吴杨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是不需要投饵,虾吃饲料,贝类吃水里的藻,二是池塘利用率高了,原来池塘三年养一代贝类,现在一年养一代。三年的塘租一年就出来了,投养红文蛤效益等于翻了三倍。养殖收益一部分来自虾,一部分来自红文蛤。10亩虾套养1亩红文蛤,红文蛤上市产量6000斤,平摊到每亩600斤,按一斤10元计算,红文蛤6000元是纯收入。红文蛤苗10亩投2斤,最贵也就1000元一斤,平均每亩200元,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目前,红文蛤已逐步进入生产企业:启东黄海滩涂公司示范点2000多亩,大丰5000亩,响水4000亩。“红文蛤‘红’起来了。”万夕和说。除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红文蛤很漂亮,在我省沿海地区,家里都要买喜庆的东西,红文蛤口味好,本身文蛤就很鲜美,乾隆皇帝御赐“天下第一鲜”,江南大学的研究发现,“苏海红1号”肉质更脆、4个鲜味成分物质有了显著提高。
“‘太湖3号’成了‘香饽饽’”
在近年我省水产新品种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培育出3个青虾新品种:杂交青虾“太湖1号”、青虾“太湖2号”、青虾“太湖3号”,最受关注的明星莫过于“太湖3号”,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病害少、上市率高的非杂交青虾新品种。
“嗬!养出这么大虾子!”在养殖户们的夸赞声中,记者感受到了对新品种的热捧。在近日国家虾蟹体系召开的射阳现场会上,从溧阳、东台、丹阳到射阳,各地养殖户们追星一样,一路追随育种专家,围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蒋速飞,探讨新品种“太湖3号”小青虾的繁育、养殖难题。
在射阳县黄沙港镇海丰村的小棚里,南美白对虾改养青虾,养殖户杨定良第一个试养。近年来,随着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下降以及环保难题,南美白对虾养殖亟待转型,蒋速飞带领团队,探索出青虾替代南美白对虾棚养模式。杨定良从2024年年初开始,15张大棚、3张小棚全部改养“太湖3号”青虾。养殖一年,利用错峰销售优势,40亩青虾净水面,小棚转型青虾亩均收入达3万多元。杨定良没想到,第一年试养就能赚150万元。射阳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十分看好小棚改养青虾,表示将在全县1万多张小棚推广改养青虾。
在丹阳市延陵镇、珥陵镇,当地原先多养殖四大家鱼,因近年养鱼市场行情差,不少养殖户陷入亏损状态,引进“太湖3号”青虾新品种后,小青虾成为当地增收的“致富虾”。丹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太湖3号”如今成了“香饽饽”,引进该新品种,提高了当地良种覆盖率,推动水产业的转型升级。
“青虾需求旺盛、养殖效益好,生态效益显著。”蒋速飞分析,因养殖难度大、单产低,青虾供不应求状况短期难以改变。
张朝晖判断,2023年江苏青虾产值首超百亿元,2024年产值只会更高。蒋速飞十分看好江苏青虾养殖业,“‘太湖3号’非常有前景,新品种科研方兴未艾,我们的‘太湖4号’也已定型,将于2025年开始申报新品种。”
记者 丁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