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扬州以“儿童”为主题的《扬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在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全票通过。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要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近年来,扬州按照“全市统筹规划、全程多元参与、全域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聚焦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和特色文旅友好“5+1”友好,积极将“1米高度看世界”的儿童友好发展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工作中,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蓝图一步步转为美好实景。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任重道远,必须全方位、多维度发力。2023年,扬州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在该市决定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立法之时,就注重倾听儿童声音。在立法调研过程中,“小小公民”通过“好地方少年行·成长有声”民主立法实践活动和儿童议事会表达意愿,一封封载满童言童语的信件进入了立法机关。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彭苏宁介绍,让儿童参与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中,有利于更好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参与和受保护等权利。条例中,设立城市儿童周的做法为全国首创,关爱儿童工作在扬州已迈上法治化新台阶。
“结合社区改造升级,我们征求辖区‘小竹笋’议事会的意见。他们心中的理想社区是五彩斑斓的,有绿色的草地、红色的游乐场、黄色的宠物屋、蓝色的读书角。”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吉晨介绍,根据孩子们的想法,社区统筹“室内+户外+路径”,全力打造“5分钟儿童友好空间”,形成“医、育、行、教、乐”五位一体模式。
竹西社区适儿化改造是扬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扬州聚焦城市、街区、社区3个尺度空间,编制儿童友好社区、公园、图书馆等建设指引,结合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城市有机更新等重点工作,优先将适儿化改造纳入城市功能提升工作,对儿童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需求显著的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设计改造,推动18个街区、33所学校、3座公园、48个社区和2家A级景区适儿化改造落地。在扬州街头巷尾,安全宽敞的步行道、色彩斑斓的游乐设施、温馨舒适的“儿童角”已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近日,高邮卸甲镇“粮食集团春蕾班”的30名春蕾儿童和爱心妈妈欢聚一堂、共迎新年。去年,扬州市妇联启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首年结对率近80%,爱心妈妈们用“常电话、勤走访”“过生日、庆节日”“访学习、问生活”“多陪伴、重倾听”的“温暖四招”,努力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扬州连续多年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民生幸福工程。2024年,扬州聚力建设“15分钟儿童生活圈”,构建“1+6+N”托育服务体系,启动建设2万平方米的市综合托育服务中心,上线运行“城市托育地图”,推进实施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幼儿园以及优质幼儿园“三项建设”,举办122个“爱心暑托班”,推进“一户一策”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微关爱项目提质扩面,为289户家庭提供服务3万余次,持续开展“春蕾计划”“点亮微心愿”等行动。扬州市市长潘国强表示,将继续围绕儿童衣、食、住、行、学、医、养等全链条需求,不断优化提升适儿化的政策举措、基础设施和服务机制,让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
记者 张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