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姜堰率先探索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种植户有了可存可取的“水银行”
2024-12-19 06:5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冬日旷野,刚刚经历一场丰收的农田里,新一季的麦苗正在长高。此时,泰州市姜堰区56万亩耕地灌溉期就已全部结束。今年,该区全面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眼下当地水利部门、用水主体正忙着用水权收储和交易。

“种田这么多年,因为节水获得收益还是头一回!”姜堰庆兰家庭农场负责人邓国庆惊喜地说。他的农场有700多亩田。今年,区里按照灌溉面积给他统一分配了用水权额度,灌溉期结束后一统计,他足足结余22400立方米水。10月31日,娄庄镇水利站指导邓国庆将这笔用水权挂上交易平台,11月14日,用水权交易成功,邓国庆获得一笔336元的用水权交易收益。以同样的方式,姜堰区顾高镇种田大户曹松青也获得了140元的额外收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他很欣喜:“今后我们要更加科学地用水、节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管好水用好水意义重大。”姜堰区水利局局长仲文斌告诉记者,姜堰地处里下河腹地,属于丰水区,这就使得用水主体往往因“水量丰沛”而节水意识不强。

每逢灌溉期,“大水漫灌”带来的不仅仅是水资源浪费,对农作物生长也不利。同时,大量农业尾水排出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农田存水多还会产生更多温室气体。精打细算、合理用水,必须成为共识。

去年5月,姜堰区入选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围绕节水、生态、精管、智慧等目标,该区探索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现代化灌区建设模式。今年4月,姜堰区又成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探索搭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用水权收储交易平台、建设一套精准可靠的计量体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培育一个规范活跃的农业用水权交易市场,精准管好用好每一立方米水。

走进娄庄镇新龙村16组三号河旁的泵站,抬眼就能看见墙上有只类似电表大小的方形盒子。“这就是我们的量水智能终端,靠它来精准计量用水主体的取水量。”姜堰区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陈曙明介绍,全区3127个泵站均安装了这样的计量装置,其终端与水利部门后台联网,可实时掌握每个泵站的用水情况。灌溉期一结束,每个用水主体是“结余”还是“超标”一目了然。

“来年灌溉期一定加强管理,节约用水。”泰州富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稳林感慨地说。今年他的1160亩农田用水量到10月底结算时,比配额多出10万立方米。“超支”的部分怎么办?按照姜堰区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配套制度规定,王稳林需要通过购买“用水权”来补上缺口。通过用水权交易平台,他成功买回了“用水权”。因为用水超标,他多花了2000多元。

对用水主体来说,灌溉期内结余的用水权可以暂“存”到交易平台上等待交易,而用水权不够的又可以花钱从平台“取”。因此,用水权交易平台就相当于一个虚拟的“水银行”,调节着用水主体之间的收支不平衡。姜堰区正在打造一个实体化的农业用水权交易中心,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用水权交易、扩大交易范围做准备,“比如让一些用水需求大户、非农业用水主体等,也可以来交易中心现场洽谈办理业务。”陈曙明说。

截至目前,姜堰区通过全国水权交易平台共计完成288单用水权交易,水量486.9457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4.64万元。当前,该区正在加快推进区级用水权收储交易平台建设,建成后用水权收储交易将进一步便捷化、快速化。

记者 周建平 卢佳乐

标签:
责编:史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