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腾空飞升,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
这颗星,由落户南通开发区的银河航天承担研制并在当地完成建造。上九天揽月,标注“国家队”开发区的产业高度和发展追求。
身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南通开发区从0.8平方公里江郊渔村起步,栉风沐雨四十载,在184平方公里土地上,云集2.2万家企业,海纳近1/5的“世界五百强”,写下“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生动实践。
吃改革饭,砥砺“先行先试”
时值初冬,南通开发区在建重大项目罗莱智慧产业园一期工程进入收官,有望年底投用。从以前需“3个月跑10个部门”,到如今“先开工再审批”,项目现场负责人刘成龙亲历“信用承诺制”改革效率,惊叹“开发区速度”。
改革,是南通开发区开启快速发展之门的“密钥”。
以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为目标,40年来,南通开发区大胆先行先试,转职能、创机制、破难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江海大地勇蹚改革之路——
那是“拓荒时代”,凭10万元开办费起家,赤手空拳打天下,率先引入外企、中外合办实体、土地包片开发、改变招商机制……一连串创举,开省市之先河,激全国之回响。
到了“转型之时”,敏锐转换动能,推动传统纺织和钢丝绳产业转型升级,进军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魄力,成为从长江大开发转向长江大保护的践行者。
行近“不惑之年”,直面成长的烦恼,下定决心“空间再造”。“腾笼换凤”向存量要增量,“链长”招商以亩产论英雄。在“一盘棋”中,敢跟县区板块比、与苏南园区赛,勇当南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主力军、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
坚持在改革实践中厘清“新与旧”“速与质”“大与强”“破与立”“稳与进”等发展之惑,南通开发区不断跳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打破老牌园区的“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迎来高质量发展的“二次创业”。
走进南通开发区,改革新风扑面来——生态环境局请来“民间嗅辨师”,用鼻子检测空气质量,无异味园区创建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局力推项目“容缺受理、先办后补”、信用“云修复、掌上办”,企业落户送“第一个道口”等,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最高地;招商局建外资招引专班、组人才招商中心、设科创招商专员,喊响“人人都是招商员”;辖区街道“瘦身健体”,不断优化调整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让基层明责减负轻装上阵……开发区上下明确共识: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让一个区域永葆青春,永绽活力。
纵观南通开发区改革之路,有时是“翻天覆地”的巨变,有时又藏在“见之于微”的细节中。前者,譬如与南通创新区协同发展,全新打造“新时代未来产业园”等大动作。后者,譬如每位到开发区的应聘者都会收获“喝一杯优咖、登一次大楼、听一次讲座”的“小礼包”,这份“小确幸”在年轻人集聚的小红书上被广泛点赞。改革不断深化,南通开发区“越来越香”,“七普”人口比“六普”时翻了一番。
置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抢抓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机遇,因时而动、因势而进的改革力度更劲。以前开发区外出招商推介常说“靠江靠海靠上海”,现在则强调“通江通海通上海”。南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周静说,“靠”与“通”一字之别,改变的是自我认知,革新的是发展理念。
走开放路,矢志“大有作为”
短短3年,从“一无所有”冲到“全省第一”。南通开发区保税跨境贸易电商业务的发展势头,精彩诠释“开发区大有希望”。
“既然起步晚,唯有加速跑,才能后发先至。”南通综保区管理办党组成员陈翔对跨境电商一路埋头猛追的历程如数家珍:没有自动化系统,就从苏州工业园区借鉴自动化系统;吸引天猫国际、抖音等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落仓;建成全省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实现进口、销售到退货的闭环……2023年,南通综保区实现保税跨境贸易电商进口约10亿元,规模全省第一。
开放,是南通开发区与生俱来的“基因”。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早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通开发区就屡开先河,开办南通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和全省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乘势国际产业转移大潮,日本东丽来了,德国默克来了,捷利康、申华、帝人等全球巨头纷纷进驻,40年来,南通开发区累计吸引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总投资超300亿美元,打响了“投资南通”品牌。
当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投资明显放缓,但南通开发区以更高能级的开放,保持了外资“风景仍好”的势头。1月,爱美客区域总部项目签约落户;6月,总投资1.12亿美元的先正达南通新植保制剂生产基地项目开工;9月,默克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投资约7000万欧元的默克生命科学中心高纯试剂生产基地奠基……近年落户开发区的外资项目呈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既有外资企业增资、裂变或升级;二是总部经济多、研发中心多、科技含量高。
日本东丽从一家企业“裂变”成5个优质项目;瑞士先正达由生产基地“布局”全球战略工厂;德国默克从制剂生产“升级”生命科学中心,该集团近10年在华投资约55亿元,其中在南通开发区投资达28亿元……跨国企业在南通“从0到1”起势,“从1到N”发展,背后是南通开发区不断提升的全球视野和开放魄力,以及“亲商、重商、爱商”的不变底色。更重要的是,这些外资巨头本身也在南通开发区得到发展壮大,实现了双赢。
胸怀江海之阔,南通开发区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开放之路越走越宽。从“大有希望”迈向“大有作为”,开发区始终坚信:办好一个外资企业,就是一本最好的“投资指南”。
打创新牌,奔赴“星辰大海”
与其他国家级经开区相比,南通开发区辖域面积并不大,但排名却一路赶超,奥秘何在?答案是:打“创新牌”。
创新,是南通开发区一以贯之的追求。
走进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大屏实时更新企业信息数据:“承制海缆项目数:584,累计运行公里:18436”。码头上,一根碗口粗的超高压三芯交流海缆犹如巨龙,“盘”在运输船上蓄势待发。近年来,中天海缆连续中标巴西海光缆、卡塔尔大长度海缆以及中广核惠州大长度超高压海缆等多个项目。他们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在全球首创低交联体系±400kV直流海缆,解决了中远海海缆充电功率大、载流量受限和电压稳定性问题,一举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打创新牌’,不是要跟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拼论文、比奖项。”南通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孙习贤分析,是要结合产业禀赋优势,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聚焦“从1到100”的成果应用转化过程;是要通过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强化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领军企业星源材质斥资百亿元,到南通开发区投建研发生产基地,底气就在于强大的“新质”竞争力。在产品环节,锂电池的一般工作温度不超过60℃,市面上普通电池隔膜可在100℃高温下工作,而星源材质将这一数据提升到180℃,新款芳纶隔膜产品甚至超过200℃。在生产环节,企业自主研发的第五代超级湿法生产线单线年产可达2.5亿平方米,比第四代湿法产线提升2倍多。“从白热化的全球竞争中冲出一片‘产业蓝海’,就是靠创新。”星源材质南通公司总经理徐李强说。
南通开发区规划展示馆的一面墙上,清晰勾画一幅不断“进化”的产业图谱——从最初“一线一绳”(传统纺织和钢丝绳产业),到“靠江吃江”发展精细化工和海工装备,到转型升级发展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新兴产业,再到围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健康和新能源“3+1”主导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深海、低空、氢能等未来产业……每一次结构调整,每一轮产业变革,创新都是“第一动力”。
“从‘科技创新主引擎’到打造‘一流创新园区’,历届市委市政府赋予开发区的发展任务不同,但创新是不变的主题。”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部署,开发区将对标苏南先进园区,扬产业之长,聚协同之势,加快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示范区,奋力实现“两年超千亿、十年两千亿”目标任务。
“四十不惑”再出发!再造一个开发区!站上新的起点,南通开发区发展气象更“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轨愈加凸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逐浪而高,从“注重量”向“追求质”的转变势不可挡。如今,开发区每落一个项目都有一个“硬杠杠”:亩均税收。
百年前,爱国实业家张謇勇当“开路先锋”,南通扬名“中国近代第一城”。看今日,时代大潮奔涌向前,南通开发区立“排头兵”之志,以“开新路”之姿,奔赴中国式现代化“星辰大海”。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南通分社联合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