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丽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近日发布《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表示学校实行“作业熔断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近年来,浙江、安徽、山东等多地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虽然各地具体实施细则有所不同,但总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作业熔断”机制引发热议的背后,本质还是对孩子们“累”的关切。2021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但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孩子并不多,有的是因为作业多,有的是因为孩子拖拖拉拉、写作业磨蹭,也有的是晚上时间被课外学习占用。从保障学生睡眠的角度来看,“作业熔断”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是给孩子们减轻作业负担,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也要看到,“作业熔断”要想真正起作用,绝不仅仅是一句“到点停写作业”就能解决的。学校应审慎思考,孩子的学习质量、课业进度该如何保证?如何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自律性和自主性?换句话说,要想“作业熔断”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功夫应该在校内: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而不是从睡眠时间里“抠”成绩。通过课堂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高效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同时,课后作业要精选,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进而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
也有许多网友质疑,“作业熔断”机制并不是强制性的,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现实中很容易沦为“走过场”。有的家长认为,这种做法可能造成孩子故意拖延时间、“摸鱼”写作业等情况;有的家长看到学校作业少了,就自行“开小灶”加作业,不能真正减轻孩子负担。“睡得好才能长得高、睡得好才能智商高、睡得好才能成绩好”,孩子的睡眠、健康应是家长的首要关切。家长需要放平心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只有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齐心协力,通过提高效率、提升质量来给孩子真正减负,才能保证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