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节水阀” 盘活水资源 连云港用水权改革激活每一滴水
1

日前,东海县—连云区、灌南县—连云区两例水权交易在中国水权交易所成交,实现全省行政区间水权交易零的突破,合计交易水量指标达2600万立方米。

地处江苏省供水末梢的连云港,水资源先天条件不足,本地水资源有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如何全面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让水资源转化为“水资产”,连云港以用水权改革作答。水权就是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其流转通过交易实现。用水权改革,是促进水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用好每一滴水,我们将用水权改革作为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起一套符合连云港实际需求的方法论,为水权交易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保障。”连云港市水利局局长颜建说,“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水权交易,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江苏新龙港港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水上运输业为主的企业,生产生活环节用水量较大。公司水管线路为几十年前老旧管道,管径细、压力弱,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港口所需用水。曾经常面临停水窘境,公司2021年与华能灌云热电公司签订水权交易协议,这一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他们每年通过交易提供我们9.23万立方米的地表水使用权,主要用于港区的环保降尘工作。”该公司工作人员刘东扬说,“相较之前用自来水进行环保降尘,地表水大大降低了用水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取用水管理成本,极大地缓解港区生产作业的用水压力。”

此次水权交易协议的签订,开创了连云港市水权交易先河。“这一创新举措,是实现水资源配置管理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的一次转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连云港市水利局副局长刘聪贤说,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水资源流向更高效、更需要的领域和单元,这是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连云港从2021年起探索用水权改革,破除过去“资源无价、交易无市”的束缚。

“水权的分配体现节水理念,水权的流转则实现节水升级。”刘聪贤介绍,通俗地讲,如果水权配额用完了,那么需要到市场购买,这一过程必然导致用水成本增加;反之,若有节约量,则可以通过转让而获益,避免了资源的无谓闲置与累积。说到底,用水权改革就是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用效益激发节水的内生动力。

改革盘活水资源,将水作为一种资产,连云港用水权交易市场迸发出巨大能量。数据显示,连云港市年交易水量达3075万立方米,交易金额约46万元。从工业之间的水权交易,到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跨界交易,再到农业内部灌溉用水户之间的交易,最后到行政区间的水权交易,交易类型基本全覆盖。交易过程中,连云港市也在“水权市场化运作”模式上不断探索,由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向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新模式转型,让水资源在市场中自由流动,真正地“活起来”。

“真没想到,水还能用来作抵押。”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余维难掩激动。她所说的“水”,是指公司持有的取水权。

今年3月,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以取水权作增信担保,同中国银行签订一笔2000万元的“水权贷”合同。“这笔贷款主要用于再生水项目二期建设,项目将原本计划排放的工业废水‘回炉重造’后,再返还给园区企业用于生产。”余维说,这不仅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创新推出了“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已为两家企业发展注入3100万元的绿色资金,进一步拓宽了用水权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取用水权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目前,连云港市列入“白名单”的自备水企业年许可水量超7亿立方米,这些资源如同一座座隐形的财富宝库,蕴藏着丰厚的绿色发展动能,水资源向金融资产转化还留有巨大空间。随着“水权贷”的深入实施,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正逐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更需要新的思考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好用水权改革之路。“我们将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节水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价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满满‘水动力’。”颜建说。

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张义祝

标签:
责编: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