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为“钥”,开启未来之门
1

古城北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正面临新的发展课题。何以蝶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成为开启未来之门的“破题之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响应总书记号召,北京站上转型“关口”、踩准向新“风口”,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已突破2500亿元。今日的北京,正在经历并引领一场新的历史性“智”变。

一座园区,打造闭环生态

车行于深秋时节的京郊门头沟区,沿途银杏黄、枫叶红钩织出绚丽秋色。在愈发清幽的环境中,鳞次栉比、科技感十足的楼群突然映入眼帘,门头沟科技园到了。

“这儿以前盛产煤炭、石灰、砂石,主色调是‘黑白灰’,现在大变样了!”园区管委会产业科室负责人俞芳还记得当年那句苦涩的戏言:“家有半碗粥、不来门头沟。”

转机出现在2005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门头沟由“资源枯竭型矿区”向“生态涵养发展区”转型。15年后,随着最后一家国有煤矿关停,门头沟区彻底结束千年采煤史。

由“黑”变“绿”后,如何点“绿”成“金”?必须因地制宜。“城区的位置、郊区的成本、新区的机遇、景区的环境、老区的热情。”中关村门头沟园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索鑫说,凭借这五大优势,一家家人工智能企业汇聚于此。

既“平地起高楼”,也“好风凭借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澎湃发展,门头沟迎来产业蝶变。

10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园区的京西智谷人工智能展示中心,一台黑色机柜里,搭载华为昇腾910B芯片的“心脏”正有力地“搏动”。一墙之隔的京西智谷算力中心内,还有20余台这样的机柜。“这是本市最大的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北京昇腾创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薪宇颇为自豪。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2023年2月,由门头沟区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搭建的第一个超高性能国产自主可控“算力大脑”被“点亮”,目前已投入运营500P算力。“如果用高性能计算机,达到100P的算力水平就需要约5万台。”闫薪宇透露,这一“算力大脑”已服务对接200多个企业,明年将扩容至1000P。而放眼整个北京市,在建算力超10000P。

超强算力加持下,AI技术的应用场景纷纷加速落地。从算力中心步行约5分钟,来到位于京西智谷二期的智能数字人运营基地。该基地今年5月正式启用,可完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送走挖煤人,引进AI人”的口号也流传开来。

“京西智谷”既是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内开辟出的一块实体区域,也是当地全力打造的产业品牌,成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张亮眼名片。该园区已集聚“国高新”企业438家,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管理体制、空间布局、产业集群、要素配置、双创服务、联动创新‘六深化’,以‘新’提质,打造闭环产业生态,拉动园区新质生产力实现跃升。”索鑫总结。

一家企业,领跑大模型技术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三大要素之一——算法领域的一项核心技术,是时下最热的风口之一。

今年2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首个文生视频模型Sora,AI大模型从文本时代进入视频时代。仅仅过去几个月,位于北京海淀区的AI企业——生数科技研发的Vidu视频大模型横空出世,性能全面对标Sora。

Vidu神奇在哪儿?在生数科技会议室内,算法工程师卿云轻点鼠标向记者演示,只需输入文字描述或上传图片,就能一键直出逼真视频,“Vidu的模型能力可支持一键生成时长达32秒、分辨率达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

公司的技术已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今年9月,距离成龙主演的电影《熊猫计划》上映还有1个月,宣发负责人突然找到生数科技,“我们想给熊猫呼呼做个抖音账号,用AI行不行?”熊猫呼呼是电影中的一个虚拟角色,如果用传统建模方式一帧帧画,成本高,时间也来不及。

“肯定行!”生数科技团队立刻行动,仅用十几张图片,就生成出上百段视频,特别是靠其独创的“主体参照”功能,保留了熊猫呼呼“大小眼”特征,视频更逼真了,成本却大大降低。“用传统方式制作一支30秒的预告片约需30天,但用Vidu只需10天,且可节省近90%的后期投入。”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纪林依介绍。

“进化”“迭代”等科技公司里的常用词,映照出员工们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11月13日,纪林依又发来一个好消息:Vidu 1.5版本正式推出,成为全球首个突破“一致性”难题的大模型,3张图就可以“攒”一个毫无违和感的视频,这标志着视觉模型进入全新的“上下文”时代。

风口上的企业千千万万,生数科技何以成功?生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唐家渝毫不掩饰:“前瞻的技术判断!公司是国内最早研究深度生成模型的团队之一。”

这家去年3月成立的公司有着深深的“清华基因”。该公司与清华大学仅几分钟路程之隔。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强大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成为公司的最大优势。唐家渝绘出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团队会在多模态大模型的道路继续前行,这是大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通向AGI(人工通用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

一所高校,加速“智能+”落地

“你在看什么?”“这是我们参与打造的垃圾焚烧厂。”

位于北京工业大学理科楼顶楼的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刚刚博士毕业留校的丁海旭盯着显示屏,几十公里以外一座垃圾焚烧厂的实时情况清晰可见。

这里是我国环保自动化领域首个省部级实验室,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固废焚烧智能化实验室,由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乔俊飞教授在2020年带头创立。

“当年烧炉子和污水处理全靠人工,对工人伤害很大。”丁海旭就是乔俊飞教授的学生,他从2017年入学至今,亲历了智能化改造蜕变的过程,“一开始高校只能做传感器,能达到轻度智能化,现在可以实现全程智能化监测。”

智慧环保北京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蒙西指着一个以1∶400还原的垃圾焚烧厂的模型介绍,“正常情况垃圾得放置在固废池堆上5—7天进行‘脱水’,现在有了这个智能化设备,可以调节热值、降低含水率,再也不用盲目乱堆了。”

这些变化,得益于团队的自主研发。以前,固废焚烧设备多从国外引进,但其自动化系统不能覆盖全流程,这也成为实验室攻关的方向。团队研究智能感知、自主控制等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法,不断研发出环境智能监测与智慧环保新技术。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事情,“我们希望在做好前沿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更好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用技术赋能环保智能机器人、智能交互等领域,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乔俊飞一直所坚持的。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院所的创新策源、人才培养,“智能+”应用的落地,也离不开政产学研用的有效牵手。

翻看朝阳区地图,以北京工业大学平乐园校区为核心,南部九龙山、十里河、西直河、百子湾、欢乐谷正好围出一方“山河湾谷创新区”。

“这里并不是一个实体园区,而是一片成果转移、产业孵化的双创‘先导区’。”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常务副主任闫健卓解释,这是北京首个由政府和高校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建设的环高校创新区。学校已有43项“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在区域内孵化提升,近1/3的团队已实现公司化运营,70余家企业集群注册。她相信,一项项科技成果将飞出象牙塔,在北京“开花结果”、在全球“开枝散叶”。

记者 付奇 许愿

 

记者手记 >>>

城市的秋,“智创”的春

一枝独秀不足奇,百花齐放才是春。在北京这座人工智能产业的大花园里,万紫千红的春天已悄悄来临——以海淀区为核心,辐射朝阳、经开区、石景山、门头沟等区域,全国40%的人工智能企业集聚于此,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约占国内1/4。

这里也因此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密度最高、创新基础最好、关键环节最全、产业规模最大和竞争力最强的地区。

清华大学毕业的Sylvia今年1月刚入职生数科技,短短数月已见证Vidu多次蜕变。在她看来,“AI就是新质生产力,它让市场和产业生态迅速迭代,日新月异。”在北京,还有大量像生数科技一样的人工智能企业散布于高校院所、高楼大厦之内,用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何为新质生产力。

北风渐起,2024年的最后一月即将到来。可再寒冷的时节也无法冷却创业者们澎湃激昂的创新之火,从北京辐射全国,掌握“创新之钥”的人们正合力开启“未来之门”。

标签:
责编: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