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分担公路运能,江苏水路、铁路各展所长——物畅其流,新通道更高效
2022-05-09 07:2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梅剑飞  
1
听新闻

江苏通江达海,水运资源得天独厚,建成铁路里程已达4204公里,运输能力大幅攀升。随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近年来,围绕打造“宜铁则铁、近水则水、宜公则公”运输格局,江苏不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今年3月起,受疫情管控影响,公路运输曾出现出运困难、成本推高、集疏运体系节点堵塞等问题,全省交通运输部门提速推动“公转水”“公转铁”“铁水联运”,畅通物流堵点。

公路运输难,水路纾解压力

5月6日上午,太仓港码头,一声汽笛长鸣,一艘发往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货轮驶出。

“以前这些货物通常选择公路运输,近期改走水路,客户享受到上海组合港的转运便利,还保障了成本的可控。”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徐宁龙介绍,目前宝洁、百德、新大洲等企业,都以太仓港进出为运输首选。

不久前,受疫情影响,公路货运运力下降,许多货车无法及时往来于上海港口和苏南企业之间。而从太仓港到洋山港只需大约5小时,企业选择“公转水”进行货物运输的意愿强烈。港口部门迅速实施提升水路保供保畅能力,纾解周边企业的物流压力。

太仓港口管委会副主任周晓荷表示,苏州松下、无锡村田、昆山必优等多家企业,由原公路运输直运上海港改为在太仓港水路中转到上海港,提升了运输效率。

全省各地近期陆续推出“陆改水”进出口新通道,缓解疫情造成公路运输能力不足的状况。

近日,搭载着72箱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驳船从金坛港起航,经水路至苏州港进行集并,再运至上海洋山港口岸出境。“这批货物交期紧,看到集装箱上了船,客户才放心。”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朱捷勇说。

“亿晶光电企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以前主要依赖公路运输。”金坛港主要负责人陆琪介绍,“这次我们通过另辟一条物流出海大通道——就近依托金坛港作为起运港,经内贸水路中转发运至洋山港,一次性减少物流成本约25万元。”

“‘水水中转’这种高效、经济的水路联运体系能最大化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张家港港务集团生产业务部负责人黄英凯看来,“水水中转”是实现通江达海、联网运输的“快车道”,“目前张家港港‘水水中转’业务增速明显高于全港业务增速。”

运输成本高,铁路化解难题

据了解,从太仓到浙江义乌的40尺集装箱公路货运,疫情前正常运价在3500元,疫情期间最高涨到7000元。

“铁路货运和公路货运相比,具有运输价格和运输效率的双重稳定性,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介绍,通过积极协调,疫情之下,太仓港到河南郑州的铁路运价基本稳定在6000元/大柜,到浙江金华铁路运价则保持在4000元/大柜。

目前我省沿江沿海的连云、西坝、新生圩、大港等4个港区和内河的徐州、无锡、苏州、淮安等4个港口已建成并投用疏港铁路。去年底,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开通运营,强化了港口与铁路的联通。近来,太仓港疏港铁路货运量明显增加,发运和到达箱量增长一倍以上。“疫情期间,客户不仅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到运输的通畅性,很多企业现在愿意选择铁路运输,从太仓港进出。”苏州龙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德强表示,疏港铁路增加了运营班次,一些原先计划通过卡车从上海、浙江等地运往太仓的生产原材料,现在改道安排至太仓港铁路站作为目的地,直接由铁路货运完成运输。

公路运输不畅期间,长三角铁路协同江苏省铁路办制定发布《疫情期间江苏铁路货运保供工作指南》,公布省内31个主要货运站点的联系方式、办理流程、班列排图情况,指导各地做好“公转铁”工作。

全省各地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弃公改铁”。其中,4月份,无锡至上海芦潮港海铁联运发送3692标箱,同比增长89%。

5月2日,连云港港口,进口化肥集中“上岸”。“我们发挥铁路专用线优势,与企业人员合署办公,做到应运尽运、快装快运。”徐州货运中心连云港经营部东联班组组长孙申韩说。

当前,铁路部门正将线路能力、机车车辆、人员力量等资源向货运系统集中。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主任郭坚说,“围绕提升铁路通道运能,还增加海安—芦潮港、常州—穿山港、盐城北—北仑港等4个班列,并对京沪线徐州北—南翔间、沪昆线南翔—新塘边等多条线路货运列车按最高时速90公里组织运行,提高主要通道运输能力。”

业内人士坦言,长三角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让本土企业吃下“定心丸”,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一条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缓解了航空、公路等因疫情防控需要停开或者减少开行造成的供需矛盾。

畅通物流链,多式联运无缝衔接

“除了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目前,南京港龙潭港区、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铁路专用线也已投入运营。”省铁路办相关人士表示,“铁路进码头,‘铁’与‘水’无缝对接,铁水联运高效提升了货物流通效率。”

5月7日,南京龙潭港码头,一批装着白色家电的集装箱列车从南京龙潭站发往上海芦潮港站。

龙潭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昌尉介绍,长期以来,南京及周边企业集装箱出口运输方式是通过水路驳运或公路直拖至上海。水运物流成本低但运输时间长,公路直拖运输时间短但物流成本高,“今年2月开通的龙潭港至芦潮港站沿江班列货运订单不断。”

“今年1—4月,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公铁水联运完成2.57万标箱。”段昌尉表示,“南京及周边地区集装箱货物经水路或公路运至龙潭港,通过龙潭港至芦潮港站沿江班列到达上海洋山港,再由海运出口世界各地。该‘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方式将企业货物周转效率较水运提高近2倍,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近一半。”

整合“公、铁、水”运营能力,强化“港、航、货”发展动能。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洪生介绍,“最近,我们组建成立南京晟海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全力保障物流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日前,运载着100个35吨敞顶煤炭集装箱的专列徐徐驶入龙潭港区。南京晟海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时青松说,公司成立后推进“水铁联运+集散转换”业务新模式,截至5月8日,共接卸90列8870箱共计28.38万吨煤炭。

“依托进港铁路线、联运场站、班列等多式联运资源,我们推动多式联运资源的一体化配置、一体化调度和协同运营,成功打通了安徽、江西、宁夏、重庆等地至南京铁水联运进出口通道,开启了大宗散货运输新模式。”时青松介绍,其中,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家电、家纺以及光伏等新能源企业提供国际班列、“南京—上海”沿江海铁班列以及集装箱水铁联运服务;为江西、宁夏以及重庆等地的建筑材料企业提供集装箱水铁联运服务;为安徽、河南等地的传统能源企业提供大宗散货水铁集散联运等“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

一批批家电、家纺、光伏组件、水泥熟料、石膏矿、煤炭等物资正通过铁路和港口快速流通。有企业负责人感叹说:“关键时刻,铁水联运是企业物流的‘生命线’。”

面临新形势,运输结构调整空间大

系统推进物流提质降本增效,更高水平支撑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表示,要力争实现运输结构调整更大突破,大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重心由“公转铁”转向“铁水并举”“以水为主”,强化各种运输方式枢纽场站衔接。

按计划,今年江苏要建成南通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加快推进洋吕铁路和滨海港、大丰港、宿迁港、中新钢铁等铁路专支线建设,到年底重点港口铁路专支线覆盖率达40%。打造铁水、公铁、江海河精品多式联运线路,今年新增10条以上稳定运行示范线路。

“盐城滨海港铁路专用线正在加快进行连续梁浇筑施工,南通港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等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省铁路办工作人员说,滨海港铁路专用线预计2023年建成投运,届时可进一步拓宽港口腹地,直接优化货运结构、承接产业转移。

5月8日,洋吕铁路建设现场,6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洋吕铁路建设进入全面开花阶段。”中铁上海院洋吕铁路项目负责人吴文军表示,洋吕铁路是通州湾新出海口国际一流港口建设“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综合集疏运体系的关键工程,将串联起南通洋口、通州湾、东灶和吕四等沿海港区。

“我省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尚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业内人士提出,综合运输体系结构还不够合理,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仍显滞后。公铁水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交互还不够顺畅,运输资源整合效率和运输组织化水平不高,直接影响运输效率。

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局长宋国森表示,下一步,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继续推进疏港铁路建设,支持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大型物流园区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构建各方式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体系。同时,要加快形成以港口为节点的高效顺畅的公铁水联运系统,引导推动大宗货物运输进一步向铁路、水路转移,加快提升大宗货物中长距离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培育壮大运输龙头企业,鼓励道路、水路运输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加强与铁路的信息共享合作,推动沿江沿海主要铁路进港港口实现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

记者 梅剑飞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