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由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钢铁行业智慧环保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4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系列核心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家钢铁行业领军企业,有力推动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重大使命,也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产业变革的重要引领作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他时刻牢记在心:“我们要抢抓机遇、勇担重任,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年来,昆仑新能紧扣“双碳”目标,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抓住关键核心技术就是掌握发展主动权。”刘怀平代表说,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并计划在固态电池正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等新领域将研发投入从5%进一步提升至6.5%。企业还打造了一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人才梯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探索出了一条聚焦数字能源服务和工商业新型储能领域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发展路径。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省人大代表,宿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卫国表示,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大力探索、走在前列。
立足发展实际,宿迁产发集团聚焦金融、投资、资产管理三大主业,着力推动发展动力重塑和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金融服务方面,重点加大对实体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集团旗下公司已累计为近3000户次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作为设区市基金发起人,集团成功向省政府申报获批10亿元江苏宿迁新材料产业专项母基金,争取到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2.5亿元资金支持,未来将形成40亿元的战新基金集群。
“2025年,宿迁产发集团将再设立3只子基金,力争市场化投资项目10个左右。”杨卫国代表的话语中满是坚定。他表示,集团将锚定加快成为苏北一流、全省领先的全产业生态链数据要素型企业目标,努力以基金大投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更好发挥市属国企的支撑引领作用。
伴随着夏季到来,“坐着房车去旅游”正逐步升温。作为江苏省房车产业领军企业,卫航房车正通过“技术引领+产业协同+生态构建”的创新模式,推动房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房车属于专用汽车领域,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工艺、材料、设计等方面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均存在诸多创新机会和提升空间。”扬州市人大代表、江苏卫航汽车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黄达表示,企业正在对房车研发制造中生产工艺革新、新材料运用、原创新车型研发等具有技术创新成果类项目制定奖励措施,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黄达代表始终牢记“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殷殷嘱托,他先后向扬州人大提出了《关于加强对实体制造企业科技成果创新扶持政策的建议》等议案建议,为企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面向未来,黄达代表的思考更进一步,他计划打造一个集“房车+文旅、房车+体育、房车+康养、房车+研学”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型产业集群基地,使“卫航房车”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推动扬州市房车产业成为国内房车产业的领航者和创新高地。
江苏拥有6家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数量也位居全国前列。但江苏与广东、山东、四川等中医药强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中医药领域“大而不强”的问题。面对差距,南京市建邺区人大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周作建开出了“人工智能赋能”这一“药方”。以“人工智能+中医药”为核心特色,他所在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省级人工智能学院正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医药智能化创新高地。
打造中医药智慧服务开源平台、实现中医药服务全链条数智化是其中重要一环。周作建代表介绍,目前灵山中医大模型已经部署。模型面向全省2000家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临床辅助诊疗系统,推动辨证施治准确率不低于85%;协同构建“中医药人工智能医共体”,依托三甲医院专家资源实时指导基层开方,从而破解城乡资源失衡难题,提升基层接诊率等。除此之外,学院还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全链条人才梯队,成为中医药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策源地与人才孵化器,助力江苏实现从“中医药大省”到“中医药强省”的跨越式发展。
创新是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今年以来,昆山市优来谷成科创中心作为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以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我们自主培育的‘玉香一号’芹菜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同时收集整理了1200余份番茄资源品种,为蔬菜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昆山市人大代表、玉山镇人大代表、昆山市优来谷成科创中心主任陈颖高兴地分享了这一好消息。这是科创中心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的最新成果。接下来,科创中心将聚焦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建设,通过高校研究生入驻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同时孵化本地技术人才,推动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精准落地。
陈颖代表表示,中心将围绕“小番茄”做“大文章”:在现有1200份番茄种质资源、8个表现优异的特色品种和20个配制亲本组合的基础上,筛选出1-2个优异组合,并研发集成一套设施番茄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开展“育繁推”一体化攻关,加速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