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回响︱“小巷总理”的心中大事
2025-03-21 17:33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喻婷  
1
盛建 摄

“你多大了?希望以后在社区做什么工作?”“你想要全职工作还是兼职工作 ?”3月20日下午,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海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肖娜正在就业服务站内询问求职者意愿。一墙之隔就是专门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驿站,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插座等设备俱全,两名骑手小哥在送单空闲时段赶来短暂休息。

“总书记特别关注民生,从为‘一老一小’提供的服务到新就业群体的管理保障,对社区里的事问得都很细致。每每回想那些片段,我心里很激动,也更加充满干劲儿。”回想起在北京的点滴,李肖娜记忆犹新。

百姓冷暖、民生福祉一直是总书记心头最大的牵挂。2023年7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明确要求,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今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再次叮嘱,“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情多,也直面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扎根基层12年的李肖娜,对此深有体会:千头万绪的事经过层层梳理,最终指向的还是千家万户的生活。

忙碌,是李肖娜的常态。从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到组织各类活动,李肖娜的一天从急匆匆的步伐开始,也以其收尾。结束对求职者的信息登记,李肖娜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的空地,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连新e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和健康驿站四间小屋依次排开,对面的社区食堂门口挂出“周日正常营业”的醒目招牌,对应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就业、医疗、就餐等民生服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李肖娜的心头大事。“我们和本地企业以及人社部门沟通,引进了部分招聘岗位,把信息打印贴在招聘墙上,再根据居民需求匹配,每周都更新招聘信息。”李肖娜告诉记者,除了打通招聘信息的渠道,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还发现,不少待业在家的人缺乏相应技能,无法适应社会的用工需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李肖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下,专业的技能培训师走进海连社区,陆续开展家政、育婴等培训活动。“只要在社区能力范围之内的技能需求,我们一定满足大家,尽全力给大家服务。”

近年来,新就业群体数量增长,保障好他们的生活需求既有利于稳定就业,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李肖娜说,每年社区工作人员都要开展两次走访,摸清社区新就业群体情况。“目前居住在社区的新就业劳动者有15人,活动在周边的有100多人,我们搭建的连新e站,就是给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此外,海连社区还积极招募新就业群体作为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第一时间上报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矛盾,社区给予积分奖励,分值达到一定数量还可以兑换生活物资。

盛建 摄

“总书记和我交流的过程中,提到了‘一老一小’,回来之后我们也仔细商讨,要继续拓宽为民服务的空间。”在老年服务供给方面,社区开设了中医养生馆,邀请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医生为老年群众提供康养服务;在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方面,新建占地5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未成年人成长空间,提供心理疏导、健康成长和亲子教育等服务内容。

采访过程中,李肖娜还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9月,社区还将新建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全龄友好空间。届时,空间将同时容纳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教育活动、老年服务、妇女保障,把基层社区的治理与服务做深做细。

社区广场上的孩童愉快玩耍、老年大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笑声、社区食堂的大师傅也开始准备晚餐,海连社区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地进行。李肖娜盯着手机,里面安排好了接下来的“民生清单”。“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将组织扎根在邻里、将问题解决在小区、将服务做在老百姓身边,把社区建设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李肖娜说。

新华报业·交汇点记者喻婷

标签:
责编: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