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丨为了身后的900万农民工
2024-09-13 10:27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苏宁  
1

2008年1月16日,对于在苏州市张家港普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务工的潘金凤而言,是一个特殊而光荣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潘金凤当选成为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是当时全省900万农民工中首位省人大代表。

“我一点都不敢相信,我一个农民工,怎么当上省人大代表了!”时隔多年,回忆起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潘金凤依旧感到满满的振奋与激动。

1993年,18岁的潘金凤从家乡宿迁来到张家港务工。对于广大农民工群体的幸福与烦忧,她有着切身而直观的体会。“一想到自己身后站着900万人,我就想着一定要给他们做几件实事。”潘金凤坦言,那时的自己,肩上仿佛扛着千钧重担。

农民工成为省人大代表,这是江苏历史上的头一回,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快,不断有记者找到潘金凤,提出采访请求。“我怎么做才能不让农民工群体失望?”这成了萦绕在她心间的唯一念头。

2008年1月26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当天下午代表团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潘金凤被点名发言。

“第一次参会,我没有带去很成型的建议,但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农民工群体也有了‘代言人’。”头一次发言时,她的心中满是激动与紧张,因为想说的比较多,还超出了五分钟的发言时间限制,“好在很多代表认为我讲得比较实在。这一切都给了我鼓励,也感受到所有人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爱。”

经历了“头一次”的紧张与激动,潘金凤很快进入人大代表的履职状态。2009年,省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她准备了一份《关于率先打破省内农民工子女户籍限制,允许其子女在暂住地参加高考的建议》。这份建议来自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困境。当时,子女即将高考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如果选择回原籍陪读,就意味着家庭收入受到影响;如果让孩子回老家,家长又放心不下,更不用提两地授课差别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是新代表,想法肯定不够全面。但既然提了建议,就要想办法、有办法落实,要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策调整的成果。”为了让这份建议更加完善,潘金凤在报到后一刻也没有休息,马上翻阅参会代表名单,主动找到一位同在苏州团的老代表帮忙修改内容。让潘金凤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肯定和重视。当年,江苏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从2009年9月1日起,户籍在本省的民工子弟可以在暂住地参加高考。

说到这里,潘金凤的声音里有难以抑制的颤抖,她动情地说道:“我们厂比较大,当年就有十几个职工的子女成为这一政策调整的受益者。很多人专门找我当面感谢。我感觉到,这个建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她坦言,这是五年履职历程中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不少农民工看到了相关的报道后,通过各种方式辗转联系到她,不仅倾诉心声和期盼,还有一声声诚挚的感谢,连纺织厂的电话和信箱都跟着热闹起来。

“我的作用就是一个桥梁,把广大农民工的心声及时反映,同时也将好政策、好举措传递给农民工。”潘金凤履职的五年里,她围绕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民工大病救助体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南北挂钩等方面的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提交建议,乐当“农民工代言人”。

“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基层代表,他们一定会把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带到会上。”如今虽然已经不再担任省人大代表,潘金凤依然每年都会关注全国两会、省两会的动态。

与当地志愿者协会联合成立志愿服务队,利用厂里的图书馆、篮球场为职工子女提供服务,暑期请来老师为孩子们看护、辅导……“不管身处什么位置,只要可以服务职工、出发点是为了大家,我就觉得挺好!”这些年,她一直坚持发光发热,始终是大家心目中亲切又熟悉的“潘大姐”。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苏宁

通讯员 徐龙斌 朱珊萍

标签:
责编: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