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长江岸线,水清岸绿,芦苇摇曳。几年前,某药业公司跨省非法倾倒的危险废物曾让这片土地受到污染;如今,受污染土壤已完成修复,江畔草木重焕生机。这处悄然蜕变的江岸,正是江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十年实践的一个缩影。
从一案一策的攻坚,到系统治理的深化;从守护一江碧水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从破解公共安全顽疾到激活协同治理效能,检察履职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一条聚焦生态、扎根民生、贡献智慧的公益诉讼实践路径,愈见明晰……
守护长江安澜
江阴,因江得名,依江而兴。“长江岸线不容一丝污染”不仅是江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的共识,更是贯穿十年实践的行动信条。
2018年,某药业公司跨省非法倾倒近四十吨危险废物至长江附近的荒地,造成土壤与水体污染。江阴市检察院启动“刑事+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推动企业全额承担生态修复费用。这起案例,入选江苏省检察机关强化长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典型案例。
治理不能止步于个案。面对待闸区船舶生活垃圾、污水直排顽疾,借助民主党派“益心为公”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通过多轮磋商凝聚共识,以精准的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在待闸区增设8个收集点,建立“电子联单+在线监控”闭环管理机制,彻底破解“船污上岸”难题。该案入选最高检民主党派志愿者参与长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并被央视《今日说法》专题报道。
从一案一策到长效常治,江阴市检察院逐步构建起“刑事打击+生态修复+长效监管”的公益保护机制。十年来,累计获取生态修复金2984.57万元,投放鱼苗2万余尾。成功办理无锡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推动拆除长江岸线违法设施案入选最高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益起护江”工作机制获评江苏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这些实践与探索,诠释着江阴以法治力量守护长江生态的坚实步履。
回应民生所盼
“十倍赔偿总计3万元,一分不能少!”2021年,江阴市检察院对胡某某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案提起食品类惩罚性赔偿诉讼,获法院支持的3万元惩罚性赔偿金,彰显了“舌尖安全”不容侵犯的司法态度。
在食品安全上寸步不让,在公共安全上同样须臾不松。当发现城区商铺违法堆放危化品后,推动行政机关督促商铺3天内完成转移,消除300余户居民安全隐患,该案被《检察日报》头版报道。聚焦高层住宅安全,针对消防隐患提起无锡地区首例公共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助推专项维修资金用于消防应急维修;围绕电梯安全隐患,推动排查电梯1.15万台,完善报警装置87台,切实筑牢居民安全防线。
十年来,江阴市检察院累计办理食品领域相关案件128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13件,获法院裁判支持225万余元,以法治利剑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办理公共安全领域相关案件93件,推动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将风险消除于未然,进一步织密民生“防护网”。
和对待食品安全与公共安全的刚性监督不同,面对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江阴检察人的目光更多了一份温度。
检察建议落地,通往医院的地下通道完成无障碍改造,轮椅通行终于畅通无阻;对盲道被占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让视障人士出行更安心;1300余万元资金投入更新884套老旧健身器材,家门口的锻炼环境焕然一新;14家无证幼儿看护点被关停,15家农村托养机构规范提升,“一老一小”的安全底线进一步筑牢……特殊群体的权益,是法治温度的试金石。而检察履职,正将这份“法治温度”悄然传递。
贡献检察之智
公益诉讼的探索日趋深入,如何让监督更有力量、治理更具韧性?十年来,江阴市检察院在办案中摸索,在实践中创新,将机制协同与技术赋能作为提升监督质效的关键支点,逐步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履职新路。
2023年,在检察机关的助力下,217亩闲置土地被重新盘活,相关部门感慨:“这下算清了国有资产的‘效益账’。”
这是“检察+审计”协作机制的一次有力实践:审计部门在专项审计中发现土地闲置线索后,第一时间移送检察机关;江阴市检察院随即制发督促函,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高效处置。十年来,依托这一机制,累计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3件,挽回国有财产损失近1500万元。
“检察+审计”的实践,不仅是国有财产保护的利器,更是“府检联动”机制深化的生动注脚。2018年起,江阴市检察院持续推动与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2022年11月,联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府检联动”工作的意见》,将协作范围拓展至32家单位,建立起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判等制度化通道,检察监督与行政监督的衔接从个案协作走向制度化协同,检察监督由此更深融入政府治理体系,监督的刚性与治理的合力同步增强。
在制度协同不断深化的同时,技术赋能也为公益诉讼插上了“翅膀”。“智慧公益诉讼平台”接入行政执法、网络舆情等多源数据,通过智能抓取和分析,能实时发现偷排废水、非法倾倒固废等隐蔽线索,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建成的“生态环保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可对水质、土壤、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快速筛查,已辅助办理案件130余件,大幅提升了调查取证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该中心因“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实践获最高检领导高度肯定,并于2024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特色实验室。
从府检联动的制度化运行,到技术手段的深度应用,江阴市检察院以一次次探索,不断丰富公益诉讼的实践内涵。这些探索,不仅提升了监督的穿透力,更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播下了协同共治、智慧治理的种子。
十年蝶变,步履铿锵。办理107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追回6亿余元国有财产、追偿近3000万元生态修复金的数据背后,是江阴市检察院对“公共利益守护者”使命的执着践行。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江阴市检察院将继续以法治之治,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书写更温暖、更有力的公益诉讼新篇章。(通讯员 玄晓霞 李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