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未来,是一个怎样的未来,是今天坐在这儿,我们这些大人来决定的。孩子不好,没有人会好。我们作为国家公诉人,应该保护他们。我们用什么决定,用我手上的起诉书,用法官面前的法槌,用我们这些人几十年来的人生,不断地学习、探索、尊重和信仰的公平正义。被告人万学民违背师德,泯灭人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短短几十秒,浓缩了公诉人内心的触动与坚守,这个片段来自电视剧《无尽的尽头》,我在其中担任检察官编剧,这段台词就是我和团队一起写下的。最初全国采风时,我是其中一名案件讲述人,因为办案经验丰富、体验真实被确定为女主角职业原型之一,受邀参与案例筛选、剧本审读、拍摄指导。该剧斩获豆瓣8.3评分。对于检察官编剧,我的定位是“法律质检员”:确保每个案件都有真实来源,严格把脉定罪量刑和文书程序,同时传递司法温度,唤醒公众法治意识。
点与面:让顶层设计在基层实践落地生根

做编剧,看似文艺创作,但实际是从检20年办案和思考的沉淀,是对司法政策的精准解读和落实。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帮助工作、参与司法文件出台的经历,更深体会到国家高屋建瓴的法治智慧与人文关怀。如何让顶层设计在基层实践落地生根?
2014年,听取基层院汇报的一起暴露未成年人监护困境的案件时,得知四部委正研究出台撤销监护资格文件,我们做足准备,成功办理了全国首例支持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权案。案件办完了,我依然意难平:我们还应当做些什么?
国家强制报告制度的出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面对一起因宾馆失职导致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我和同事们果断突破传统,支持未成年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破冰之诉”。
我们并未止步于此:如何让法律条文成为更密更严的守护经纬?我走进中央电视台《守护明天》栏目宣讲强制报告义务;我们推动市人大出台支持未检工作的决议,引入司法社工建立服务中心,最大限度集结社会保护力量。
“蓝风铃”强制报告系统也应运而生,串联起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16000名从业人员,数字检察重在应用,我们组成“检•爱”宣讲团,深入社区、街道、医院、学校等进行宣传,还编写体系化法治课程,开通网上直播课;《妇女权益保护法》《反家暴法》出台后,又将系统扩展至成年妇女的侵害报告,扎紧了强制报告制度的网。2022年除夕,安徽一5岁女童遭受身体伤害生命危在旦夕,紧急送往徐州某三甲医院治疗,主治医师通过“蓝风铃”强制报告系统填报线索。正是这条预警,启动并成功开展了一场四级检察院、多部门跨越两省的联合救助,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法治,需要持续践行与不断落实,方能“托举星辰”!
知与行:将“求极致”贯穿始终

信念源于热爱,更需要业务立身。从检20年,四大检察业务和综合业务均有学习,从大要案到支持起诉,我始终牢记刚进院老师的那句话:“办一案,通一类案”,将每个案件办成“铁案”是检察官的首要职责。
初任检察官不久,我承办一起重大犯罪案件:第一被告人“零口供”,其他被告人供述混乱,案件陷入僵局。在办案老师指导下,我远赴千里查实第一被告人重罪前科,击破其心理防线;和同事全部重新提审,补查了超过原卷宗的证据,把案件办成了铁案。再次见面时,第一被告人竟然向我点头致意,眼中那份复杂的敬重让我读懂了:正义的力量,在于让罪者伏法时仍心存对法律的敬畏,在于对事实和证据的不懈追求!
为此,“求极致”成为我办案和工作的标尺,也促使我以笔为刃,立足实践研究,反哺办案。为进一步提升能力,我攻读法学博士学位,通过实务调研方法研究涉外犯罪治理,博士论文获全国第四届刑法学博士论文二等奖;出版专著、发表论文 40 余篇。同时,加强对全市课题案例的指导,在团队共力下,徐州检察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破与立:专业加持一往如前

越是开创性工作,越需要艰辛付出。从意难平到破难题,是检察人深化改革的行动自觉。我是2006年进入徐州检察院,从书记员做起,先后历经公诉、未检、反贪、法律政策研究室多部门,如何快速适应?秘诀就是凌晨5点的灯光,是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更是勇于破题的担当。重返研究室时,正值徐州市检察院刚刚成立社会治理研究基地,如何以“检察智慧”推动真治理?我们成立“蓝风帆•融治理”团队,开发检察建议综合管理平台,完善检察建议工作机制,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省检察院关心支持。当年类案建议率翻倍,治理广度和深度有效拓展,获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全国检察改革事例,全省现场会在徐州召开。
从首例撤销监护权案到“蓝风铃”系统,从检察建议改革到“融治理”,我始终走在一条不断拓荒与坚持热爱的长期主义之路。公诉的理性、侦查的敏锐、未检的大爱、理论研究的严谨,早已淬炼成“为民司法”的信念,融入血液。
独木不成林,我始终心怀感恩。个人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组织培养、团队托举和时代机遇。在检察道路上,从公诉第一位老师,到侦查、未检和研究团队的并肩前行,正是团队的“共生力量”让个体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
正如剧名所隐喻的,未成年人保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对每一位检察官而言,责任无尽头,信念无尽头,守护公平正义的征途亦无尽头。未来,我将始终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负韶华,坚定前行,为江苏检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守护这片无尽热土上的“万家灯火”,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