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黄洁
全省检察长会议提出“巩固、深化、提升”总体要求,作为基层院,我们只有始终围绕服务保障丹阳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中心目标,做到“两聚焦一结合”,主攻薄弱点,守住平衡点,寻求突破点,才能持续保持“敢拼善为 提标攻坚”的精气神,奋力绘就丹阳检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涵养“躬身入局率先垂范”的理念
提振主责主业履职力度
“一取消三不再”后,在主动研判“四大检察”业务基本盘质效变化等方面对我们基层检察院的要求更高。丹阳检察将围绕服务丹阳市委“敢拼善为深化年”和“重大改革突破年”行动,压实入额院领导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职责,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服务平安丹阳和法治丹阳建设。围绕“党委政府有认同感、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我们自己有成就感”的目标,加强品牌培育,夯实精神内核,展现最靓成效。充分发挥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对检察业务宏观管理作用,动态调整各业务条线、各办案组检力资源配置,做到“集约配置优质检力资源”与“均衡布局优质检力资源”相统一。健全依法跟进监督、接续监督机制,畅通案件线索内部移送渠道,不断健全线索联合研判、双向审查、双向移送等工作机制。
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
巩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厚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小月姐姐”星光未检司法保护中心在丹阳已经形成区域影响力,也是教育局、妇联等多个部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但在破层出圈方面还需要加固。我们将持续巩固未成年人“四大检察”综合履职,有效促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持续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办案团队建设,深入挖掘案件背后的涉未成年人社会治理难题,办理一批具有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案件。优化“同心圆”保护联盟长效机制,会同团市委、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经验做法。注重为孩子们点亮法治微光,不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成效,用足用好校内校外课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正能量。
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
深化公益诉讼检察维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依法行政提出更高要求,也赋予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更重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丹阳检察持续深化“益·拾光”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建设,承办全省公益诉讼重点工作现场会,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丹阳检察将聚焦服务“运河明珠”建设,围绕老百姓“房前屋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长江和大运河保护、“食药安全益路行”、机动车维修拆解、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突出整治违规领取社会专项资金等行为,守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时刻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民生热点问题,持续整治预付消费乱象,加大对新业态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努力办理一批效果好、影响大的公益诉讼案件。
树牢“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精度
丹阳作为镇江地区知识产权案件两家集中管辖院之一,虽然“沐光阿行”知识产权保护品牌获得了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但在“办名案、出名牌、育名人”方面成效还不明显,需要下大力气加以提升。丹阳检察围绕服务丹阳市委“产业强市提质年”和“模式创新增效年”行动,加强对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全生命周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持续推进品牌建设,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一体推进风险预防、权利保护、追赃挽损,为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务,让更多新质种子在丹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完善优化部门间协作机制,推进资源共享、线索互通。以数字检察赋能检察履职,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应用,拓宽监督线索来源渠道,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办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