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还是“陷阱”?起底91亿流水背后暴利
2025-04-01 15:12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一款号称“无需POS机、秒到账”的收款App,短短三年吸引3.7万用户,交易流水高达91亿元——如此惊人的数据背后,实则是不法分子供用户进行信用卡套现的工具。近日,经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5名主犯获刑,揭开了这起新型金融犯罪内幕。

伪装“神器”:App背后的套现陷阱

2018年初,从事POS机推广的詹某找到软件开发公司老板吕某甲,提出开发一款“手机POS机软件”,实则是为了帮用户刷信用卡套现并收取手续费。由于缺乏支付通道,计划一度搁置。

转机出现在2019年。吕某甲通过朋友牵线,与持有支付牌照的上海Y公司合作,共同推出“海草生活”App。用户只需绑定身份证、银行卡,通过人脸认证,即可在App内“消费”:输入金额、选择信用卡支付,后台自动匹配虚假商户信息,资金扣除手续费后秒到储蓄卡。整个过程仅需10秒,看似便捷,实则是虚构交易。

为躲避监管,App设置了“信用卡与储蓄卡不能是同一家银行”“金额禁止整数”等规则,甚至标注“Y公司旗下”字样。然而,这些花招掩盖不了本质——所有交易均为虚假,资金最终回流用户账户,完成套现。

疯狂扩张:7000余名代理入局

随着用户激增,吕某甲等人野心膨胀。他们上线“海草展业”App作为代理端,通过层级分润模式吸引推广者:代理生成专属二维码发展下线,每笔套现手续费被层层瓜分。詹某利用POS机推广资源,将二维码扩散至社交平台;Y公司员工廖某更将二维码植入其他软件,带动7000余名代理加入,仅其团队交易流水就达22亿元。

“代理拼命拉人,因为用户套现越多,他们抽成越高。”灌南县检察院检察长魏震(该案办案检察官)介绍。这种模式迅速裂变,截至案发,App注册用户已达3.7万,总交易流水91亿余元。

2023年6月,Y公司因内部问题关闭支付通道,吕某甲又找到唐某接入新通道继续运营。2024年1月,群众举报引发警方调查,吕某甲等人陆续落网。

法网收束:揭开“合法外衣”下的犯罪本质

到案后,吕某甲坚称“与有经营资格的支付公司合作,属于合法经营”。但检察机关通过后台数据发现关键证据:商户信息均为后端导入,资金流向用户本人储蓄卡,全程无真实交易。“支付牌照不是非法业务的护身符。”魏震指出,该App将信用卡消费贷款变为现金贷款,扰乱金融秩序,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2024年10月,灌南县检察院依法对吕某甲、詹某等5人提起公诉,对情节轻微且具有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的3名技术人员不起诉。法院一审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吕某甲等人五年六个月至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件虽结,警示未止。灌南县检察院向银行和金融机构发出风险提示,推动建立套现交易实时监测机制。如今,多家银行已升级风控系统,对异常交易精准拦截。

灌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慧提醒:

1.信用卡“套现”行为擅自改变了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属于违法行为。“套现”平台看似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实际上却是在给整个金融安全“埋雷”。

2.用户无限制地套现信用卡额度,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及时还款,将直接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3.线上“套现”需提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被黑客窃取或泄露,给用户带来信用卡被盗刷等财产损失风险,引发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衍生犯罪。

4.勿信“代理推广”高额返利。发展下线可能构成共犯,切勿为小利触碰法律红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子钰 通讯员 孙鑫鑫 左飞

标签:
责编: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