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之
江苏省人大代表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七代传承人
“我的工作,就是修复或者重刻百年来因反复印刷成千上万次而残损的经版,每天守在清静一角,坚持刻字从未间断。”邓清之说。
她几十年如一日坐在灯下与毛笔、刻刀和经版相伴,直到“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默默守护才被人知晓。她就是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邓清之。
刻经创艺,恒心守望
邓清之给人以端庄清丽的印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跟随马萌青老师学习,握起刻刀,到如今传艺授徒,邓清之潜心雕版已有32年,也是金陵刻经处创建150多年来雕版环节唯一的女性传承人。
1991年,邓清之从南京一所中专的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开始进入金陵刻经处工作。她将自己从小所学的书法、绘画技法与非遗技艺相结合,集“写样”“雕版”两项技艺于一身,打破了雕版技艺“写工不刻、刻工不写”的传统,所刻的经文卷面工整,佛像线条圆润流畅。
每天早上8点,邓清之骑着电瓶车,穿梭于南京的街巷,她的目的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刻经处”。跟门房打过招呼后,邓清之从侧门进入,门“啪”的一声关上,也将浮世的繁华热闹喧嚣关在门外。邓清之弓着背伏在案前,开始工作。在她的指间,木屑被刀锋刮出、掉落,一个个规整的宋体字慢慢成型,一块块经版穿越时空获得重生。平常而不平凡,枯燥却有意义,这就是邓清之的每一天。
雕版无言,匠心传承
金陵刻经处,名声享誉海内外,处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有赖于第六代雕版人马萌青、第七代雕版人邓清之以及他们的徒弟孜孜不倦地修补旧藏,雕刻新版,金陵刻经处也被誉为“活着的古代印刷博物馆”。
2012年,金陵刻经处有了第八代传承人,而且都是90后。邓清之除了在单位带徒弟以外,她还想方设法让雕版技艺走向更多年轻人。2016年,邓清之开始在北京联合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等课程,传播非遗技艺,她还被聘为国家艺术基金《水印木刻版画艺术创作研究人才培养》项目授课教师。
邓清之表示,她将继续通过有质量、有创新的教学活动,向民众讲好非遗故事、激活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主动参与,用心履职
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她始终坚守非遗传承一线和工作岗位,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困境困难,向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积极主动参加省检察院案件听证会、《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省人大代表年中专题调研、南京市人大《金陵议事厅》采访拍摄等视察调研活动。
如何运用现代技术传承和保存“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邓清之作为传承人所常常思考的,邓清之说:“非遗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检察机关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注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保护传统文化法治氛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邓清之履职尽责的征途还在继续,“作为人大代表就要始终铭记,责任在肩,人民在心,忠诚履职。”这是邓之清履职历程最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