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十五五’期间,江苏继续发力‘苏超’,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江苏应加大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投入。”“期待推行‘家政服务进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来自江苏省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江苏民声汇”上的一句句“好声音”正逐步汇聚成推动江苏“十五五”发展的有益参考。
7月18日,省委社会工作部、省信访局联合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启动“我为‘十五五’时期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献一策”专题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吸引全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累计征集到各类有效建议11228条。这些带着基层温度与实践思考的“金点子”,展现出全省人民群众对江苏发展的深切关注,更成为江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集思广益,汇聚“好声音”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对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十分重要。为科学谋划江苏“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次征集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平台广泛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通过“零距离”听民声,精准捕捉那些承载民生期盼的“关键小事”,让沾泥土、冒热气的民意成为发展的良策。
广开言路,立体倾听。中共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通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江苏民声汇),同步在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江苏平台开设征集通道,并在“江苏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省信访局官网提供入口问计于民。在基层一线,还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设置“金点子”信箱,公布了征集二维码和邮寄地址。
从线上到线下,一个个面向未来的问计端口,成为“民意连心桥”“民声传话筒”,将活动信息推送到群众“指尖”,汇聚起汩汩流动的人民智慧。历时近4个月的时间,活动累计征集到各类有效建议11228条。
从建议内容看,所征集到的有效建议集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文旅融合、服务业发展五个方面,分别占23.8%、22.5%、16.5%、7.7%、7.4%。
从地域来源看,本次活动吸引到了全省各地积极参与,其中,南京(35 %)、扬州(14%)、淮安(11%)、苏州(9.8%)、盐城(7.6%)等地人民群众尤为踊跃。此外,省外、海外关心江苏发展的各界人士也踊跃献策。
从建议人来看,提交建议的既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普通网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既有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也有广大职工群众,大部分为实名献策,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江苏发展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
这一场联通线上线下的盛大问计,不仅展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实践,更以覆盖全域、惠及各界的广泛参与,为江苏“十五五”规划注入了蓬勃社会智慧。
民意涌动,凝结“金点子”
细览这些建议,既有对科技创新的展望,也有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提议,还有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科创大省,诸多建议中,关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内容颇为具体。比如,瞄准绿色低碳风潮,南京高淳区建议者建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等产业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力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聚焦地域协作,淮安清江浦区建议者提出,实施“创新飞地”与“人才飞地”计划,搭建苏南苏北产业协同与人才交流平台,促进区域间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互补发展。
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而言,营商环境犹如阳光、水和空气。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盐城阜宁县建议者提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苏州吴江区建议者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南京六合区建议者建议,制定惠企政策详细落实细则,将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范畴,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经济发展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常州天宁区建议者提出,应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盐城亭湖区建议者提出,推进“网格化+数字化”深度融合,建立省级统一的网格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今年“苏超”的火热,也引发广大网友对文旅体商融合的思考。在建设文化强省方面,南京浦口区建议者建议,以江苏足球超级联赛为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开发数字体验产品等方式,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淮安金湖县建议者提出,深化“运河+体育”“运河+美食”等融合模式,提升“运河之都”城市品牌影响力;常州新北区建议者建议,借助数字化手段全面记录和生动展示文化遗产,推动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一条条建议,内容不同,愿景一致。字里行间,无不承载着对江苏“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深切期盼与坚定信心。
落地有声,绘就“实景图”
民声的回响,不仅在于倾听,更在于行动的回应。当数千条承载期待的“良言”汇聚成河,如何让其真正汇入江苏“十五五”发展的江海,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征集活动虽告一段落,但民意变“民益”“满意”的新途仍在延续。当前,一条从“征集-办理-转化”全链条打通的路径正在清晰铺展。
办理,是民声落地的第一环。接下来,这批带着泥土芬芳的建议将步入精细化处理流程——专人梳理、分类研判、精准报送。那些关乎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良策”,那些聚焦领域、切口精准的“专业建言”,将第一时间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参考研究。
转化,是检验成效的关键标尺。建议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对此,江苏将建立常态化跟踪机制,对领导批示和转办建议的实施进度与实际效果进行持续关注,及时疏通转化过程中的堵点难点,确保“好声音”不仅能被听见,更能结出“实果子”。
引领,是激发更大共鸣的持久动力。以此次征集为新的起点,未来,江苏还将加大对优秀建议案例的宣传推广,让一个个“从建议到政策”的生动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汲取群众智慧,办好民生实事,助力经济发展。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更多关心江苏发展的人们加入这场“智慧接力”,让“金点子”真正化作开启江苏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的民众智慧和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小玲 李暘 实习记者 陆宁馨 通讯员 潘光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