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王缘)农家小院品咖啡、边吃烤肉边撸猫、体验陶艺和农耕……在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一批由青年人创办的特色小店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被称为“青春小店”的微经济体,不仅成为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载体,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的新引擎。

政策搭台:让青春梦想在乡野间生根
白墙黛瓦的院落里,猫咪慵懒晒太阳,烤肉滋滋作响。95后川妹子刘梦姣的窝窝里庭院烤肉店,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
像“窝窝里”这样由年轻人创办、充满活力的特色小店,正在盘城街道不断涌现。作为江北新区唯一的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道、南京市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盘城街道因地制宜地将“青春小店”的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盘城街道创新推出“青春小店”培育计划,通过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成立“青春小店联盟”、推出《盘城街道鼓励农文旅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吸引了大批青年扎根创业。从餐饮休闲到农耕研学,从非遗手作到主题婚庆,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经过严格的联合评审和综合考量,首批10家各具特色的店铺脱颖而出,成功获评街道级“青春小店”。其中,一涧私享庭院村咖、窝窝里烤肉店、渡桥小院3家代表性强、特色鲜明的店铺,被推选为江北新区“青春小店”榜样店,成为引领街区青年创业创新的示范标杆。“这些青春小店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房,更让乡村重新焕发活力。”街道团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引流赋能:让创新引擎在培育下加速
盘活“青春小店”,关键在于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盘城街道探索出一条“互助共赢、双向引流”的创新路径,为“青春小店”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街道构建全新的赋能体系,建立专属主理人社群,打造信息互通、经验分享的线上交流平台;引入5家专业机构组成“青春小店联盟单位”,为小店提供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专业支持;组织主理人赴佘村、不老村等地的网红小店学习,汲取成熟经验。

为支持小店快速成长,街道推出全周期培育计划,为6家特色小店累计注入12万元资金扶持,开设新媒体运营特训营,举办“创客说”沙龙,构建“资金+技能+交流”的立体赋能网络。这种“陪伴式成长”模式,让青年创业者在乡村振兴路上不再孤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我们找到了创业路上的‘同行人’。”松雀与桐农艺基地主理人徐斌如是说。
在引流转化方面,街道创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线上打造全媒体宣传矩阵,在省市各级平台开设“青春小店”专栏,累计浏览量达10万+,组建“青春小店探探团”主题社群精准触达目标客群,推出“CountryCrush”打卡探店线路,将8家青春小店串珠成链,成为青年探访盘城的新选择。线下组织高校探店团、青年网红开展深度体验,举办主题市集让小店成为社交热门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街道以青春小店为纽带,联动周边农户开展四季瓜果采摘、共享菜园认领等特色活动,形成“青年引流—农户供给—消费反哺”的闭环,不仅带动了小店发展,更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校地联动:让青春活力在实践中迸发
青春小店是年轻潮流的重要载体,青年群体则是其最核心的受众。为精准对接这一活力人群,盘城街道创新深化校地合作模式,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业态有机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街道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携手打造“青春小店+青年夜校”特色品牌,将一涧·私享庭院等青春小店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花艺、烘焙、咖啡等特色课程。在一涧·私享庭院的花艺课堂上,主理人杨媛媛耐心指导学生们认识花材、学习搭配,学员们亲手制作出一份份独具匠心的花艺作品。“这种沉浸式教学,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完美结合。”杨媛媛表示,“青年夜校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传递生活美学。”
校地合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一涧·私享庭院已开展6场夜校课程,为小店带来超万元营收,实现了教育实践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023级学生周昕瑶在体验窑烤披萨课程后兴奋地说:“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最后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这种成就感是课堂上无法获得的。”

盘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目前还在探索“校地企”合作,优化惠青服务,将“青春小店”从政策扶持的单点商户,升级为自生长能力强、相互赋能紧密的有机生命体,让更多小店成为盘城“青春经济”创新名片的生动注解,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如今的盘城,正以其自然的魅力和青春的活力,成为都市人放松身心的诗意栖居地。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将继续见证更多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书写新时代的田园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