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于东旭)从“盘城·信风小镇”的规划蓝图到加速落地的建设工地,从葡萄架下的科技课堂到“青春小店”的活力市集,从高校实验室的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的智慧农业应用……为破解发展动能瓶颈,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以“红链兴‘盘’”书记项目为抓手,紧扣“党建引领、区域联动、服务赋能”主线,着力构建“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民生福祉,奋力书写党建与产城融合同频共振的“实效答卷”。
强基固本,织密区域联动“组织网”

组织建设是区域化党建赋能的基础。盘城街道积极整合“两校两园”资源优势,链接高校、园区、企业及共建单位力量,成立区域发展党建工作共同体,搭建校地企深度融合桥梁。在重点项目一线,组建党员骨干牵头的工作专班,攻坚信风智慧街区地块出让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手续,进入挂牌阶段;在产业孵化平台,推动盘城智创空间入驻企业26家,入驻率提升至70%;在社区服务末端,高效投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毓园社区警务室、网格服务中心及底商生活配套,服务近2000名研究生及留学生。
精准服务,打通发展民生“梗阻点”

服务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是党建赋能的落脚点。街道聚焦企业所需、民生所盼,精准发力,提升服务实效。助企纾困解难题。党员服务专班主动出击,联动行政审批、土储等部门,高效打通项目落地中的“堵点”,为项目加速落地护航。发挥商会党总支牵头作用,成功举办“风起盘城、共谱新篇”招商推介会,持续引入优质项目,签约亿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序时进度。科技兴农促转型。街道着眼农业现代化,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开设葡萄春管班,党员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推广智能电动疏花器等新装备、新技术,助力种植户迈向“科学管理”。成功举办“四季培训”2场,引进草莓新品种10余个。民生实事暖民心。深化“双结对双促进”,开展活动24场,维护加固基础设施20余处,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托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阵地,提供就业岗位178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425人。
创新载体,激活融合发展“新引擎”

特色活动载体是深化党建赋能、促进融合的催化剂。街道创新形式,激发党建与产业发展、校地融合、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活力。打造“青春经济”IP。成功推出“青春小店+”特色品牌,挖掘10家“青春小店”,携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组织高校青年探店团,设置常态化青春市集点8个;打造“青春小店+青年夜校”IP,联动高校师生探店学艺,将小店转化为实践课堂,实现引流与创收双赢。搭建产学研桥梁。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盘城分中心,通过“一周一联系、半月一走访”机制,累计对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生团队20余次,拜访重要处室学院10余次,目前已成功推动5个师生创业项目入驻盘城智创空间,推动2个重点研发项目成功转化。深化校地协同培育机制。持续推进“双百共建”工作机制,统筹校地资源,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开展共建活动15场,进一步释放校地联动效应;定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招募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8人,高校人才进一步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
从信风小镇的加速建设、智创空间的产业集聚,到葡萄架下的科技兴农、青春小店的活力绽放,“红链兴‘盘’”正以高质量党建领航盘城街道产业升级、城市繁荣、乡村振兴的壮阔航程,奋力描绘产城融合、活力迸发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