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丁小玲)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南京生物医药谷这片发展热土再添强劲动能。药捷安康6月刚登陆港交所主板,维立志博便紧随其后,于7月25日鸣锣上市。7月18日,征祥医药自研一类抗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济可舒)获批上市。此时,距先声药业的一类抗体新药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恩泽舒®)上市,仅过去半月。创新成果“四箭齐发”、捷报频传的背后,是园区厚植生态、筑巢引凤,与企业互相成就。
半个月内两款一类新药接连获批上市,两个月内两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南京生物医药创新势能持续迸发。7月29日,20家主流媒体走进这片创新热土,实地探访“学研产用”四位一体生态体系下,生命健康产业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贯通。

创新成果密集落地,企业领跑全球赛道
在南京生物医药谷,一批创新型企业正以核心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维立志博作为临床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凭借14款创新候选药物构建起多元化产品矩阵,其核心产品LBL-024作为全球首个进入关键性临床阶段的靶向4-1BB双抗药物,连续两年亮相国际肿瘤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SCO,彰显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则以“服务+研发”双轮驱动,5款一类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其中新一代“不限癌种”TRK抑制剂已于今年7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有望为肺癌、甲状腺癌等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方案。

全链生态支撑: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南京生物医药谷的创新生态体系覆盖“学研产用”全链条。在研发端,江苏南创化学与生命健康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科研资源,孵化出君隽未来等30余家科技型企业,其人造血液、泪液等微环境药物平台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在转化端,全国首个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畅通成果转化路径,累计接洽全国75所高校、遴选1343项医药成果,推动37个项目落地;在生产端,国药控股江苏物流中心运用自动化设备和AI技术,已实现多环节全无人化操作,可存储药品35万箱、年吞吐量500万箱,依托国药控股覆盖全国的专业医药物流网络,可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医药客户配送半日达,全国二线城市48小时内送达,全国80%以上三线城市72小时内送达。国药控股江苏有限公司数字化发展中心总经理李林介绍,南京物流中心,能够为药谷园区,乃至全国医药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物流仓储配送及多元商业化服务。该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后,迅速和药谷多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园区产业链的应用流通保驾护航。

政策服务加码: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
园区通过“政策引导+精准服务”双机制,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深化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推动南大化学化工学院转化中心、东大“大医科”医工融合学院等平台落地,构建“高校+企业+资本”协同创新网络;另一方面,联合省药监局设立审评核查分部,为企业提供产品上市前置指导,助力6款一类新药、405件药品、1265个医疗器械产品加速上市。截至目前,药谷已集聚1300余家生命健康企业,形成以健友股份、先声药业等7家上市公司为龙头,200余个在研一类新药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未来蓝图:建设国内领先创新与产业化高地
南京生物医药谷正以“四大行动”“六大重点”为指引,加速打造临床试验基地和创新药先用先试基地。通过引入国控江苏、南京医药等流通领域龙头企业,畅通产品上市“最后一公里”;推动企业产品纳入省、市创新药品重点帮扶目录,助力首购首用首保推广。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类脑智能、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建设省类脑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临床医学与工科交叉融合,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沃土上,南京生物医药谷正以生态之力、创新之火,点燃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