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托起“大民生”——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创新“不断档”,政务服务“零距离”
2025-06-16 16:14  来源: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    
1

“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在南京江北新区盘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这句话不仅是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更是辖区居民切实感受到的便捷体验,也是全体党员干部与工作人员践行“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宗旨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盘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四大行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党员干部与工作人员主动下沉一线,聚焦政务服务、就业保障、医保服务等民生领域精准发力,以协同联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创新举措亮点频现。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心累计办结各类事项8662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场,助力企业用工与居民就业双向对接;医保报销服务高效落地,累计报销医疗费用41.58余万元,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打造便民利企“15分钟政务服务圈”

走进盘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1个服务窗口井然有序,导服岗工作人员热情引导居民、耐心解答咨询,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在此交融。

盘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葛平平介绍,为深化“审批服务一窗口”改革,中心创新举措,设立全科窗口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动多部门事项“集成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从“一事跑多窗” 到“一窗办多事”的转变。针对残疾证办理、参保停保等高频异地事项,中心建立“及时收件、快速流转、限时办结”机制,扎实推进跨省、异地通办,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建设“一窗口”,办好“一件事”。葛平平介绍,针对企业政务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出企业政务服务清单27项,编制成册,实现企业“一册在手,高效办理”。同时,依托街道网格化治理体系,中心主动对接企业,精准掌握需求与困难,落实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南京华霸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刚入驻盘城街道时,这家企业曾因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显示经营地址异常十分焦急,当他们向便民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时,企业服务专席工作人员耐心告知企业办理所需材料,在现场仅用5分钟就解决了企业的难题,高效的办理及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便民服务中心就是要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中心推出17件“一件事”套餐,重点推动南信大周边便利店、餐饮店等涉企事项“一次办结”,并构建“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双融合模式,为企业节省办理时间15个工作日。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办理涉企“一件事”18件,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高效优质的服务渗透在盘城街道的每寸土地每个细节里,也覆盖到了每一分钟。为满足群众企业“随时办、就近办”需求,中心推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窗口实行午间值班、周六值班及每日延时服务,并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街道各社区便民服务站配备自助终端,实现服务无缝衔接。通过“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居民企业办事实现“随时可办、就近即办”,省时省力更省心。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中心推出“润心”盘城帮办代办服务:线下组建“流动服务队”上门办理,线上为不熟悉电子设备的群众提供全程导办、代办服务,真正实现“免申即享”、服务靠前。从“一窗受理”到“上门代办”,从“一网通办”到“24小时服务”,盘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创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就业服务精准发力,织密双向奔赴“就业网”

2024年,盘城街道永丰社区成立“零工驿站”,打通求职者和企业间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今年,街道将这一创新举措拓展到所有社区,依托社区便民服务站搭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求职者提供意向登记服务,并结合网格化治理体系,对辖区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失业人员“一人一档”服务卡,实施“跟踪回访+岗位推荐”精准帮扶。同时,街道与江北HR平台搭建起双向对接机制,动态匹配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意向,做好双向推荐,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截至目前,通过“零工驿站”已成功促成162人就业匹配。

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中心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今年已举办3场线上、2场线下招聘会,吸引82家企业参与,提供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岗位2055个,达成就业意向375人,覆盖不同层次就业需求,有效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此外,中心积极对接企业提供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今年来已针对辖区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开发20个就业见习岗位,并为街道残疾人之家设置6个公益性岗位,全方位织密就业帮扶网络。

医保服务优化升级,守护民生健康“保障线”

医保作为民生健康的“底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今年以来,盘城街道以省督查为契机,组织9个社区开展医保台账自查与跨街道互查,健全基层医保管理机制,推动医保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提升。

针对辖区内参保规模大、需求特殊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心主动对接师生需求,定制专属医保报销流程,累计为112名大学生办理统一报销,涉及医疗总费用21.78万元;同时为辖区居民、职工参保人员完成56人次报销,涉及金额19.8万元,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为破解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率低、政策知晓度不足的难题,中心创新推出“政策直通车”服务,将医保政策宣导送进新业态一线,通过“上门宣讲+定制服务”双举措,提升政策覆盖面。此外,中心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新业态参保专窗”,提供一站式咨询、办理服务,以有温度的服务为新业态从业者筑牢生活“保障线”。

通讯员 潘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雨霏 路航 丁小玲

标签:
责编: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