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血液注入土地,会发生什么?
看看江苏农垦岗埠农场“土味青年”的日常:
► 在智慧大棚里钻研科技
► 给“铁牛”插上智能翅膀
► 直播助力果蔬“云”销售
……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届“新农人”让泥土里长出了年轻DNA,土味在他们手里闪闪发光。在乡间与时代的交汇处,他们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归园田居”,感知、收获青春的意义。
姜飞,“90后”,农机机械师:
用科技“温暖”土地,为农机装“智慧大脑”
姜飞,1991年出生,农机机械师。从小在柴油机轰鸣声中长大的他,本科毕业后放弃城市繁华,带着一腔热情回到家乡。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姜飞已穿梭在农机库房。夏耕时节,他带领团队调试卫星水平整平器,确保大田平整度误差5厘米;秋收时分,他守在田间监测联合收割机作业参数,将粮食损耗率降至1%以下。作为江苏农垦首批“90后”农机师,他先后改造约翰迪尔收割机轴流滚筒、水稻田开沟器、参与农场玉米大豆机械式播种机改造项目、研制卫星水田平整器并申报实用新型专利等。他在6.4万亩大田里搭建起农机数字管理平台,用北斗导航系统为传统农机装上“智慧大脑”。
他的小情“蔬”>>
触摸钢铁,方知创新之重。从手扶拖拉机到智能农机,变的不仅是机械形态,更是农业生产的基因重组。每当看到农机驾驶员们从抗拒到主动学习北斗导航操作,看到智慧平台乡亲们手机查看作业数据,就感到所有努力都值得。农机管理不是冰冷的机械维护,而是用科技“温暖”土地的艺术。那些沾满油污的维修记录本,那些调试到深夜的导航参数,都是我与现代农业的对话录。未来,我要让更多“铁牛”插上智能翅膀,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耕耘出属于新时代农机人的诗行。
王斯达,“95后”,种植技术员:
每一颗果实,都是我对这片土地的告白
王斯达,1995年出生,是岗埠农场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工作人员,土生土长的农场人。研究生毕业后,他应聘回到家乡,投身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中来。在园区,他积极认真工作,边学边干,很快掌握百合花、菊花等种植技术和西红柿、水果黄瓜的管理方式。他每天穿梭在农场的温室大棚里,参与西红柿品种筛选、种植工作,每天趴在大棚里记录西红柿生长情况,观察长势、土壤水分、pH值等,给各类作物拍摄视频照片并记录在农场的美好生活。
他的小情“蔬”>>
俯身泥土,方知耕耘之重。从育苗时的小心翼翼,到挂果期的日夜守候,每一颗西红柿都倾注着我的心血。每天在大棚里忙活,看着西红柿小秧苗长成挂满果实的植株,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每一颗果实,都是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这不仅是作物的生长,更是我与家乡共同成长的印记。种植技术员这份工作,让我将热爱与责任融为一体,用双手种出家乡的甜蜜。未来,我愿继续以热忱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熊志强,“95后”,农技员:
沃野中奔跑,写下“田间日记”

熊志强,1998年出生,2023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毕业后入职岗埠农场王卫生产区,担任农技员一职。入职近两年来,他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参与管理各项农业生产工作,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脚踏实地获取第一手农业生产数据,他的“田间日记”记录着各条田的地势特点、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等。他积极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进行试验示范,让“藏粮于技”成为现实。除了田间地头,熊志强还常常奔波于仓库、场面,严格监督好每一次药剂化肥的出库分发使用,保障农资分发和场面管理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他的小情“蔬”>>
四月的风掠过麦田,千万株麦苗已挺起身姿,在青黄交织的叶鞘间抽出细长的穗头,嫩绿色的花药缀满穗轴,正待一场温柔的风拉开扬花的序幕。而我,就像这麦苗,在农场里茁壮成长。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农技员是粮食安全的“护航者”,也是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是连接科研与生产的“转换器”,也是激活土地潜力的“催化剂”。我将继续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良种、良法、良机在田间协同发力,为农场的丰收贡献青春力量。
董雪漪,“00后”,农场直播主播:
半年时间,电商“新兵”变达人
董雪漪,2000年出生,入职岗埠农场半年多。作为一名营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她是农场直播团队里年龄最小的。为了做好直播,她经常深入生产基地一线进行直播互动,与技术员交流,了解作物生长情况,方便在线上进行讲解。为了提升流量,她经常连夜加班写策划方案。很快,她适应了忙碌的节奏,统计销售数据、打包发货样样在行。抖音号自她接手以来,订单量超1000单,许多客户成了回头客。
她的小情“蔬”>>
记得刚入职农场时,我的第一件工作内容是直播,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也是这个。第一次面对镜头时我的窘迫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插话的沉默,就像突然卡壳的“播种机”。但现在,我越来越放松,独自对着镜头侃侃而谈3个小时也不算难事。这份成长不仅记录着我的职业蜕变,更突显着我对这片土地的熟稔和农场产品的认可与自信。这里没有霓虹璀璨,但有风吹稻浪的韵律;没有高楼林立,却有四季更迭的诗意。未来,我希望继续以新农人的身份,在这片热土上播种热情,用专业架起土地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让每一颗果蔬都承载着现代农业的诚意,书写属于自己的“归园田居”。
风吹麦浪,青春正燃!
这是新农人与新时代的双向奔赴,
更是写给大地的滚烫“情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宫燕敏 通讯员 徐卫
视频剪辑:宫燕敏
素材支持:江苏农垦岗埠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