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如何防治?专家:早筛是关键,规范诊疗是保障
2025-02-22 14:01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近年来,在男性健康领域,前列腺癌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日,由安斯泰来支持的2025年前列腺癌疾病科普及治疗进展交流会举行,聚焦前列腺癌这一威胁男性健康的疾病。专家学者对前列腺癌的发病特点、临床治疗、疾病认知误区等进行了深入解读。

据介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情况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显著差异。早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不高,很多患者一确诊就已经到了晚期,骨转移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患者甚至是因为骨科问题去看病,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前列腺癌在“作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检筛查的逐渐普及,目前情况有了极大改善。以江苏地区为例,如今能发现大量早期病例,部分医院早期前列腺癌手术量从以往的每年不足十例增长到现在的每年一千多例。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太均衡,在整体上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体检筛查工作没做到位,所以晚期病例依旧时有出现。

专家介绍,从发病特点来看,前列腺癌似乎“偏爱”中老年人,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55 - 6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是筛查受益的最大人群。要是家族里有男性成员得过前列腺癌,那可得格外小心,筛查需提前至40岁,给健康多上一把“锁”。

前列腺癌如何预防?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杰给出综合性的防治建议。一方面,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注重饮食调控,做到荤素搭配,保证纤维素摄入,减少外卖等高油、低纤维素食物的摄取。另一方面,尽量避免暴露在化学污染、雾霾、汽车尾气、农药残留等不良环境中。此外,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重视早期体检和筛查。李杰指出,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是重要的“健康信号灯”,50岁以上男性常规体检应包含此项检查,但要避免滥用,以免因前列腺炎等导致PSA升高而引发不必要的焦虑。

李杰介绍,当PSA升高时,不能直接确诊前列腺癌,还需进一步检查。年龄是初步判断的重要因素,60岁人群PSA高更需警惕前列腺癌,而25岁人群则炎症可能性较大。此时,前列腺核磁共振检查至关重要,CT因无法清晰显示前列腺组织不适用。若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存疑,则需在其引导下结合超声进行前列腺穿刺,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据介绍,前列腺癌采用TNM国际症状评分分期,但患者通常更关心自己处于早期还是晚期,能否进行手术。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转移性前列腺癌(即通俗说的晚期)也并非无药可医,可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新型抗雄激素治疗药物以及化疗等手段。近年来,随着PSA筛查普及,初发即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占比越来越低,在一些科室已小于10%,国人对于前列腺癌早筛意识不断攀升。

在治疗手段上,前列腺癌手术已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发展到机械臂辅助手术,目前以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极大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多数无需放化疗,只需密切复查,根据PSA值变化决定后续治疗,复查间隔一般为3 - 6个月。对于晚期患者,多学科协作(MDT)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出现多种转移且患者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时,泌尿外科、内分泌科、放疗科、心脏科等多科室医生共同商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以实现患者最大受益。“前列腺癌手术治疗追求‘三连胜’,即瘤控、尿控和性功能控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研判,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李杰说。

李杰特别强调,55岁以上男性一定要重视体检,尤其是PSA筛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长期来看有望治愈。确诊后,患者应将治疗事宜交给专业医生,关注手术必要性、风险及治疗效果等关键问题即可。

有关专家表示,前列腺癌防治任重道远,早筛早诊、规范诊疗以及公众认知的提升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科普工作的深入,前列腺癌对男性健康的威胁有望得到进一步控制。

标签:
责编: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