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运河枢纽洪泽湖文化丛书》首发仪式在洪泽区举行。这套凝聚众多文史学者心血的文化丛书正式与公众见面,标志着洪泽湖文化研究迈入成果推广新阶段,既为地方文史编纂树立了标杆,更将多维度赋能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
洪泽湖人文历史交融水利文化、传统文化、治国理政智慧、红色基因与改革开放精神,积淀了大禹治水、陈登筑堰、运河开凿等珍贵历史遗产,彰显出古今辉映的独特文化魅力。
丛书编纂工作始于 2024 年初,2025 年 6 月正式付印,由运河(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统筹推进,得到洪泽籍代表及谭徐明、张卫东等水利史专家的鼎力支持,被誉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重要硕果。首批推出三部力作:夏宝国《赋韵洪泽湖》收录近 70 篇辞赋佳作;王海洋耗时 37 年编纂的《淮宝大事记》系统梳理地方历史脉络;孙玉清等整理的《百里画廊三百首》汇编历代诗词珍品,尽显文化传承厚度。丛书总序言由洪泽区委、区政府联合南京大学马俊亚教授共同执笔,各分册序言分别由诗人赵恺、党史专家张春荣、文化学者束有春等名家撰写。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丛书总编审马俊亚教授指出,该丛书是迄今最系统的洪泽湖研究成果。编纂团队深耕地方文史领域数十年,成果兼具史料补阙、纠误与创新价值,对大运河文化传承意义深远。张春荣在序言中评价,《淮宝大事记》记录了抗战时期淮宝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政权、发展生产的光辉历程,树立了不朽革命丰碑。著名文化学者、文物保护专家,《百里画廊三百首》主编兼丛书总编审束有春表示,这部著作通过 300 首诗词展现了洪泽湖大堤、大运河百里画廊的水韵魅力,编纂团队怀着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历时十余年从隋唐至今的文献中搜集诗词,涵盖运河、淮河、洪泽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铸就了这部浩大的文化工程。
活动现场,专家们为洪泽文旅发展建言献策。资深媒体人高翔建议,洪泽应抢占“洪泽湖文化研究”高地,依托本地资源筑牢文化根基;强化“小鱼锅贴”等美食 IP 打造,提升旅游吸引力;深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开发过夜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从“路过地”向“目的地”转变。
洪泽区政协副主席徐琳介绍,该丛书是洪泽区重要文化工程,系统梳理了洪泽湖地区文化脉络。洪泽区将以此次首发为契机,深化洪泽湖文化系统性研究,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文旅品牌。(魏国家 王生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