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企二代”接棒:用数字思维续写智造业传奇
2025-10-26 11:05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华诚  
1

在金湖县常盛动力的现代化厂房中,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云端系统实时同步生产数据;几公里外的赛欧信越厂区内,技术团队正通过VR远程调试消泡剂生产线。难以想象,这两家行业领先企业的起点,竟是父辈们曾挥汗如雨的手工作坊和地方小厂。

如今,冯清华、陈士海等“企二代”接过接力棒,以全球化视野与数字化思维,推动金湖制造业从“扳手时代”迈入“云端时代”,书写着属于新一代的产业传奇。

小扳手“扳”动亿元产业:父子两代匠心锻造“小巨人”

1991年的江苏金湖,一间简陋作坊里,扳手敲击金属的叮当声日夜不息。在无资金、无技术、无设备、无厂房的“四无”条件下,几把扳手成为冯树云创业的全部家当。他带领几名工人,用最基础的工具加工滚轮体毛坯,每件仅售两三块钱。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四无”小厂已蜕变为金湖县常盛动力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如今,企业年产值达2.8亿元,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其生产的滚轮挺柱产品在国内多缸机市场占据30%以上份额,低压输油泵更是拿下国内28%的市场。

这是一段关于坚守与创新的传奇,也是冯树云、冯清华父子两代人接力拼搏的见证。

“那时啥都没有,就靠一股力气和不服输的劲头。”回顾创业初期,72岁的冯树云记忆犹新。没有先进设备,他们就土法上马,靠手工打磨;没有技术指导,便反复试验,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早期滚轮体毛坯加工利润微薄,但冯树云始终坚信“质量是生存根本”。他坚持每件产品都需经过严格检查,不合格的一律回炉重造。“别人可能觉得我们傻,但正是这股‘傻劲’,让我们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2012年,随着父亲年岁渐长,接力棒交到了儿子冯清华手中。彼时,冯清华毅然辞去加拿大沃尔玛近40万年薪的工作。当时国内动力机械配件行业竞争已日趋激烈,毕业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工业工程+管理”专业的他深知,传统制造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

“父亲那一代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我们这一代要攻克‘从有到优’的挑战。”冯清华带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生产线,建立专业检测中心。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技术团队终于攻克层层难关,掌握核心技术。如今,企业已拥有92项专利,参与制定9项国家行业标准,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

以“一种用于加工摇臂轴的夹具”专利为例,其直接提升40%的装夹效率;自主研发的高压输油泵突破国外技术垄断,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价格却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二。

从两三块钱的毛坯件到占据市场三成份额的精密部件,从手工作坊到数字化车间,这家企业的蜕变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父亲教会我坚守与专注,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冯清华说,三十年来,企业始终专注细分领域,不做大而全,只做精而专,“就像拧螺丝,要做就做拧得最紧、最牢的那一个”。

如今走进企业现代化厂房,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精密检测设备严格把关。当年冯树云创业所用的那把扳手,早已融入常盛动力的基因——它不仅见证了两代人的匠心传承,更见证了中国制造从弱到强的奋进历程。在这片创业热土上,这样的故事仍在续写:无数“小巨人”正拔地而起,撑起中国制造的坚实脊梁。

消泡剂领域的隐形冠军:赛欧信越与“创二代”的传承之路

在江苏省金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赛欧信越消泡剂有限公司正悄然引领中国消泡剂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环城西路299号,一座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内,60多台套消泡剂制造反应装置有序运转,单批次产量最高可达40吨。这里是赛欧信越的生产基地,作为专业消泡剂制造企业,其年产能达5万吨。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赛欧信越,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已从地方小厂成长为中国化工500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一进程中,创始人杨柏忠的坚持与创新,以及接班人陈士海的崛起,共同构成了推动企业持续向前的重要力量。

1991年出生的陈士海,籍贯安徽滁州南谯区,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化学专业。此前他在上海外企从事汽车尾气催化剂技术工作,2015年来到金湖,至今已扎根十年。陈士海与金湖的结缘颇具故事性:经南京林业大学老师介绍,他获得赛欧信越的工作机会,后与企业创始人杨柏忠的女儿相恋结婚,如今已有三个儿子。“工作+家庭”的双重纽带,让他彻底扎根这片土地。

作为赛欧信越的核心技术人物,陈士海深耕消泡剂研发,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与团队已成功开发涵盖食品加工、石化、发酵、制浆、抄纸、印染、涂料等十大应用领域的100多种消泡剂产品。仅在2022年至2024年间,陈士海作为发明人,就参与研发多项发明专利,包括高温印染消泡剂、有机硅聚醚乳液型消泡剂、线路板清洗液用改性聚醚消泡剂等;在2024年最新公开的“一种含硫的天然气泡排消泡剂及其制备装置”专利中,他与杨柏忠、杨颖超共同署名,展现出赛欧信越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突破。

这些技术成果的背后,是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作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淮安市A级纳税信用企业,赛欧信越已建成2万余平方米生产车间,以及1.2万余平方米办公大楼及行政设施。

从金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赛欧信越始终围绕“做专业提供消泡剂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化大公司”这一战略目标布局。公司分别建有食品消泡剂、工业消泡剂专属生产工厂,还配套80万只塑料包装桶生产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正如赛欧信越官网所阐述的战略目标,企业正从金湖走向全球,从消泡剂领域拓展至更多特种化学品领域。其传承与创新之路,恰似陈士海手中的消泡剂——在破除传统行业“泡沫”的同时,为整个行业开启了新的可能。

政策赋能企业转型,厚植新企业家培育沃土

金湖县,这座位于江苏淮安的水韵湖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长三角智造金谷”的定位下,当地政府构建“全周期梯度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培育从“零星推进”转向“系统化、机制化、全周期”管理。

如今的金湖,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细分为能源装备、交通装备零部件、智能仪表等8条产业链。更亮眼的是,金湖企业累计通过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86项,列入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目录65项。

这些成果背后,折射出新一代企业家与父辈截然不同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战略。从开机床、跑销路,到编代码、布局全球,金湖制造业的接力棒正传递给年轻一代。这些“企二代”接班人凭借国际化视野、数字化思维与创新精神,重塑着这座苏北县城的产业基因。

与第一代企业家相比,金湖“企二代”在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数字化转型已融入发展血脉,全球化布局成为标准配置,科技创新成为本能追求。接棒的年轻人正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仅能守成,更能以数字化、全球化、品牌化的新思维革新传统产业模式,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金湖“企二代”的崛起,离不开当地前瞻性政策的支撑。该县创新构建“毕业制度”与“进阶机制”双向发力的培育模式:动态优化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打造“发掘储备—组织申报—认定毕业”的全周期培育链条;同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模式,让企业成长路径更清晰、梯队更合理、体系更系统。

在赋能企业转型方面,金湖县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智改数转”诊断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改造方案。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3次集中培训,覆盖规上工业企业116家,完成评估诊断92家。

为破解资金难题,金湖县联合金融机构推出“苏科贷”,一年来为33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5亿元;当地还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

尽管金湖“企二代”展现出强大潜力,仍面临诸多挑战:传统产业升级压力大,仪器仪表、石油装备等产业亟需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转型过程需要大量资金与技术积累;全球化竞争加剧,金湖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步伐加快,但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瓶颈亟待突破,尽管创新推行“科技镇长团+企业科技副总”双轨引才模式,但如何让高端人才与“企二代”管理者形成合力,仍需进一步探索。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领与支持下,金湖“企二代”正探索独具特色的企业发展路径。他们既传承了父辈的实干精神,又注入了数字化、全球化、创新化的新基因,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能力引领企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华诚 张承辰

标签:
责编: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