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选对了!”江苏清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吉林回忆起当初选择金湖的决定时,仍难掩激动,随即笑着补充:“实际上,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稳赢’。”
在金湖县经济开发区,清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机器轰鸣不绝,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转,仿佛呼应着他口中的“稳赢”局面。
敢闯敢试:初遇金湖,他成了营商环境的“试水者”
作为一名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企业家,王吉林骨子里藏着“敢闯”的劲头。几年前,他考察江苏多地投资环境时,偶然与金湖相遇。彼时的金湖,已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居前列,招商政策清晰透明,但对初来乍到的王吉林而言,这片土地仍带着几分陌生。
“我当时心里琢磨,要不要在这儿试一试?”他笑着回忆道。
“试”,意味着需投入真金白银去探索;而“试”,也是对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实践检验。王吉林的“试水”,从项目选址和手续办理拉开序幕。
令他意外的是,从项目立项到审批流程,从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金湖全程展现出“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高效作风。“在别的地方,办一套证件可能要一个月甚至更久,在金湖,几天就能解决。”王吉林感慨道,“这不是口头的拍胸脯保证,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办事速度。”
稳扎稳打:受益之后,他变身金湖的“推介官”
工厂建成投产后,清龙新材料的业绩一路稳步上扬。更关键的是,亲身感受过金湖的优质服务后,王吉林从“受益者”主动转型,成了金湖营商环境最有力的“代言人”。
“营商环境好不好,咱们企业家最有发言权。”在多次交流中,他总会强调:“我早已不只是金湖的投资者,更是主动的‘推介官’,要把这里的好环境分享给更多同行。”
事实最有说服力。短短几年间,王吉林成功带动8家企业落户金湖,其中7家已顺利投产,还有1家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尤其是他牵线引进的锦韶华智能科技项目,从初步洽谈到正式开工仅用16天,这样的“金湖速度”,让不少原本犹豫的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这就是口碑的力量。”他总结说,“一家企业成功落地,带来的是一串合作伙伴的信任。当‘受益者’变成‘推介官’,营商环境的‘软实力’就成了招商引资的‘硬支撑’。”
敢为敢成:制度托底,让“推介官”底气十足
王吉林愿意主动为金湖“站台”,底气不仅来自个人的创业成果,更源于金湖实打实的制度保障与服务温度。
“金湖的政策从不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他举例说:“这里的干部不会等企业上门,反而会主动上门送政策、解难题,我们遇到技术改造瓶颈时,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对接资源,有新的惠企政策出台,也会精准推送到我们手上,完全不用我们‘跑断腿’。”
这种“无事不扰”的分寸感与“有呼必应”的高效率,让企业少了后顾之忧,能专心谋发展。如今,清龙新材料已将“智能化+绿色化”列为下一阶段目标,而王吉林也计划继续发挥“推介官”的作用,带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金湖。
从最初犹豫的“试水者”,到坚定的“推介官”,王吉林的角色转变,正是金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当越来越多企业家愿意为金湖“代言”,这片土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承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