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印象:水韵湖城“美丽生金”,创业热土“荷”力共赢
2025-10-22 13:09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华诚  
1

万亩荷花荡旁,年轻电商主播正通过镜头将荷叶茶卖向全国;开发区内,智能制造厂房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知青水杉林边,返乡大学生打造的民宿迎来一拨拨外地游客;龙虾广场上,游客的欢声笑语与龙虾的鲜香交织升腾……金湖县锚定“长三角智造金谷 现代化水韵湖城”蓝图,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紧扣“工业产值超千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从满城湖光“杉”色间挖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湖县委书记贺宝祥表示:“我们要积极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机遇,向‘绿’而行,向‘新’而动,推动金湖工业高质量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随着“美丽生金”战略的深入实施,这座曾经的苏北水乡小城,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福地。企业家们跨山越海而来,青年人才“洄游”归巢。金湖正以生态为底色、以创新为动能,吸引着众多创业者和八方来客,共同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荷”经济绽放,35亿元产业链见证绿色价值

金湖因水而兴,因荷扬名。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三湖环绕,淮河入江水道横贯全境,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水韵魅力。这里拥有水面420平方千米、滩涂44平方千米,全县近三分之一区域为水域。金湖人充分利用这一独特自然禀赋,做足“水文章”。金湖素有“荷都”美誉,作为“中国荷文化之乡”,荷花荡不仅是城市旅游名片,更是产业发展引擎——“美丽生金”战略在荷藕产业上得到集中体现。

区域内汇聚千种荷花(睡莲),缸荷艺术与非遗展演相互映衬。金湖荷花荡是江苏省内荷花品种、睡莲品种最多的景区,第39届全国荷花展将于2025年7月5日至8月底在此举办,主题为“大美中国・荷韵金湖”。

本次展览打破长期由省会城市办展的传统,是39年来首个由县级城市独立承办主会场的荷展。这份“超常规”待遇,是“荷都”金湖应得的荣耀,毫无违和感。该县依托6.6万亩荷塘构建全产业链,荷藕产业贯通一二三产,年产值超35亿元。

荷藕产业做大做强,引来众多“淘金者”。金湖荷花荡景区由江苏君和方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托管运营,负责人王振国从南京来金湖打拼已七年,如今妻子与孩子都在这片“第二故乡”生活。他介绍,金湖人把荷藕产业与文化做到了极致:如今4A级荷花荡景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藕池生态养殖的小龙虾,亩产达四五千元;荷花种苗年销售额近千万元;荷藕根茎可入药、可做菜,莲子和藕片能制成小零食,仅这条延伸产业链年产值就达数千万元。在水生蔬菜产业链上,荷叶制茶、藕渣制肥,荷藕全株利用率达100%。

金湖人实现对荷藕的“吃干榨净”,创新“水生蔬菜无废产业模式”,推进荷藕及相关水产品深加工,实现废弃物全利用,打造“水生蔬菜无废产业链”。曾经堆积如山的藕皮,如今通过全量化利用技术,变身为有机肥和饲料。近年来,金湖县持续深化“杉青水秀、为荷而来”旅游品牌建设。目前全县拥有荷花荡、水上森林、尧想国、向日葵的故事4个4A级景区,以及尧帝古城1个3A级景区。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684万,同比增长 20%;旅游收入68.12亿元,同比增长10%。

生态红利变现,金色招牌引来投资“金凤凰”

以荷为媒,以杉为盟,以水为筏。“美丽生金”不是空洞口号,而是金湖县发展的核心战略——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湖生态建设成效斐然:PM2.5 年平均浓度在苏北率先降至 30 微克 / 立方米以内;淮河入江水道金湖城区段创成淮河流域首批幸福河湖;低碳县域自治项目入选国网示范标杆,成为全省唯一。

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荷荡连连——金湖展现出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水资源不仅造就美丽景观,更孕育了丰富物产。金湖水质达三类水标准,是养殖小龙虾的“风水宝地”。用湖水养殖的小龙虾“个大、体肥、肉嫩”,每逢龙虾季,懂行的外地人会专门驱车前来,享受从湖里到碗中“现捞现做”的鲜活口感。

江苏正贸仓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核心业务为仓储设备及货架生产,董事长吕思春是金湖本地人。早年他离开家乡赴南京发展,公司最初也设在南京,2014年迁至金湖滨湖。起初厂房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如今已扩展至13万多平方米;去年公司在金湖开票金额4.54亿元,90%产品出口欧美。该公司是中国钢结构协会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现有员工239人,均为金湖人。正贸仓储选择回归金湖,不仅源于老总对家乡的热爱,更看重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

公司金湖负责人陆伟伟介绍,相较于大城市,金湖土地成本、用人成本更低,工人招聘便利;帮办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厂房建设手续、房产证办理等无需企业操心。陆伟伟是金湖本地人,大学毕业后曾在苏州、昆山等地打工,如今回到家乡工作生活,直言“如鱼得水”。他的湖北籍妻子、17岁女儿与8岁儿子均随迁金湖,生活惬意。通过对比前后生活,他认为“现在苏北一点都不穷”,还举例说“如今金湖的厕所里都装了空调”。他特别认可本地的环境与饮食,金湖县城饭店数量近两千家,老百姓生活幸福度很高。

青春力量回归,返乡创业激活一池春水

近年来,金湖县大力实施“人才回乡”工程,通过搭建创业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扶持等“组合拳”,成功吸引众多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从智慧农业到智能制造,从电商直播到文创旅游,青春力量正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家乡的产业版图。他们将在大城市吸收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与金湖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深度融合,实现“1+1>2”的裂变效应。

陆梅琴是金湖本地人,毕业于三江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曾在南京一家电器公司做平面设计,月薪仅3500元。因房租与生活成本高,入不敷出,在家人多次催促下,她无奈告别大都市回到金湖,入职金湖县茗绿工贸有限公司负责销售。如今,她年销售额达600多万元,个人年收入近20万元。

与陆梅琴同在茗绿工贸的雷林,也是金湖本地人。她毕业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曾在南京做过淘宝客服、化工领域外贸业务员等工作,月薪仅三四千元,深感前程渺茫。2013年,雷林回到金湖,入职茗绿工贸做销售。凭借较好的英语能力,她的外贸销售做得风生水起,如今年薪达10多万元。雷林坦言,年轻人大多向往大城市,认为那里发展机会多,但大城市住房、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金湖经过这些年发展已今非昔比,经济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回乡创业,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样有发挥才能的空间,比漂在大都市强。”

“人民城市”释放善意,八方创客纷至沓来

近者悦,远者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金湖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全力打造企业家友好型、年轻创业者友好型、外地游客友好型城市,让城市的温度与文明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免费停车”成为金湖释放城市善意的“第一站”。对于初到金湖的外地游客而言,这份善意从停下车的那一刻便已感知。来自邻省的游客王女士惊喜地说:“一下高速进入市区,就看到路边很多空车位,而且免费。这给我的金湖之旅留下了完美的第一印象——不仅省了钱,更省去了找车位、研究如何缴费的麻烦,感觉整个城市都在欢迎你。”金湖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属于公共资源,路边停车位收费看似是‘管理智慧’,有时却成了市民和游客的‘负担’。我们取消收费,是希望传递一个明确信号:金湖不在这类小事上与民争利,我们更看重由此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市民生活便利和城市形象提升。这是一笔‘吃亏是福’的长远账、民心账。”

这份善意延伸至经济发展核心领域,便转化为对企业家和年轻创业者实实在在的吸引力。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对第一次开车到金湖时的经历记忆犹新。当时因道路不熟,他与一位市民发生小摩擦,对方起初态度强硬地“怼”了他;但当得知李总是外地来考察的投资者后,对方态度立刻转变,主动以“城市主人”身份帮他指挥车辆、热情引导,让他初到金湖便感受到强烈的善意与归属感。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金湖打造“金”诚所至、“金”速发展、“金”精向荣的“三金”服务体系,淬炼营商环境“金招牌”。针对外地投资企业家,推出“暖心暖怀5条措施”,覆盖子女上学、就业、交通等需求;联合卫健委发放“企业家健康暖心卡”,持卡企业家可在金湖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免费体检,并享受“点对点”专属服务。

“金湖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59年建县时,因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物产丰富,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为‘金湖’。在我看来,‘金湖’二字承载着总理对家乡发展的期望——‘金’意味着‘日出斗金’,‘湖’描绘了金湖‘水韵湖城、鱼米之乡’的形态。”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湖县委书记贺宝祥说。面对未来,金湖县有着清晰规划:通过统筹产业创新、美丽生态、韧性治理“三布局”,奋力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县域范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华诚 张承辰

标签:
责编: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