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区“金果”“水精灵”迎来大丰收 水乡特色产业铺就富民路
2025-09-30 14:4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金秋时节,淮安市洪泽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迎来特色水产品的丰收旺季。东双沟镇的芡实与岔河镇的菱角相继进入集中采收期。这些昔日的水乡特产,如今通过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借助电商与冷链物流,走出洪泽、俏销全国,成为驱动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引擎”。

清晨的东双沟镇张庄村芡实塘,薄雾氤氲,水波荡漾。工人们身着防水服,在齐腰深的水中熟练地采收着形如鸡头、外披尖刺的芡实果。岸边的加工点里,村民们正忙着将芡实剥粒、去杂、加工,制成颗颗圆润的芡实米。芡实,俗称“鸡头米”,因其药食同源的特性被誉为“水中人参”。据东双沟镇张庄村党总支书记袁书兵介绍,全村现有芡实种植户30多户,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往苏州、福建等地。种植芡实的效益明显高于传统稻麦,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与此同时,在岔河镇的万亩菱塘,随处可见菱农们划船穿梭、采摘菱角的忙碌景象。今年风调雨顺,当地菱角产量较往年增长约两成。岔河镇西城村菱角种植户高锦波告诉记者:“临近中秋节,每天我们组织两三百人采摘,每人每天能收三四百斤。除了销往南京、常州等周边城市,如今借助冷库和冷链物流,鲜菱角还能远销云南、贵州,让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尝到洪泽的‘水精灵’。”

为破解水生农产品保鲜期短、运输半径有限的难题,洪泽区积极推广“合作社+基地+冷链”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推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岔河镇西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义兵表示,近年来,农户根据生产需要申报冷库建设项目,采取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方式,产权归农户所有。目前西城村已建成冷库500多平方米,形成从产地预冷、冷藏运输到销地仓储的完整冷链链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步步保鲜。

近年来,洪泽区将芡实、菱角等特色水产品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市场拓展,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小金果”和“水精灵”不仅丰富了节日市场供应,更成为洪泽区彰显水韵特色、带动农民增收的亮丽名片,探索出一条水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的产业兴旺新路径。

通讯员 成刘娟 张子扬 陈凯

标签:
责编: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