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工业园区,“孙雪飞”这个名字是企业与工人心中的“定心丸”——从门卫师傅到企业老总,再到流水线上的工人,提起他,人人都能讲出一段暖心故事。这片聚集着1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家小微企业、承载2300 就业的工业热土,25 年来始终活跃着他的身影。作为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孙雪飞就像一把“万用扳手”:不专属某台“机器”,却能精准服务园区这台大机器上的每一个关键“工件”,拧紧责任、拧松困境、拧动发展,成为基层服务与企业成长的“守护者”。
拧紧责任:事事上心查得细

2001年起,孙雪飞从劳保站的劳动保障工作起步,扎根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第一线,一干就是 25 年。从劳动保障服务站、企业服务站到经济发展和建设办公室,从办事员到副站长再到办公室主任,他始终坚持一个习惯:每月到园区企业现场“转一圈”,这“转”一耗就是一周。
园区道路及部分厂房是否破损、车间安全生产标识是否清晰、消防通道是否畅通、设备是否按时检修、工人工资是否正常发放、企业经营状况是否有波动——这些问题无论大小,他都查得细致入微、问得明明白白。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企业的“烦心事”:下雨天园区排水口水位高、道路破损易致工人受伤、部分区域夜间照明不足、惠企政策解读不清导致企业漏报……“代表履职无小事,企业发展的‘螺丝’松了,整个园区的‘机器’就可能出故障。”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拧松困境:处处用心找办法

发现问题只是开始,解决问题才是孙雪飞的“核心技能”。他更像一把 “巧扳手”,总能在复杂的 “螺母”中找到松动空间。
年初,园区一家纺织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濒临停产,孙雪飞二话不说,多方联络银行信贷员,最终帮企业协调到500 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新入驻的小微企业常被繁杂手续“绕晕”,他便接过材料,手绘清晰的办事流程图:“照着这个箭头走,少走冤枉路。”解读政策时,他也爱用“大白话”:“好比你这台新设备值10万,政府给10%的扶持奖励,就是实实在在省了钱。”老总们总说:“再难缠的事,到孙代表这儿都能轻松‘拧开’。”
今年7月,淮安市丰源纺织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拖欠40余名工人工资 70 多万元,工人上门求助。孙雪飞主动牵头,联系人社、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多部门,多次到企业与工人面对面核实诉求、协调处置,最终既稳住了工人情绪,也保住了企业正常生产,用行动兑现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拧动发展:拳拳赤心谋建设

苏嘴镇工业园区建设的二十年里,孙雪飞始终是基础设施升级的“推动者”。他把笔记本上记录的“排水难”“路破损”“照明暗”等问题系统梳理,转化为一份份沉甸甸的建设提案。凭借人大代表身份,他在区、镇两级人代会上反复提出“园区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发展”的建议;为争取项目资金,他陪着镇农村工作办同志一遍遍跑部门、递材料,用详实数据阐述改造的必要性与预期效益。
这份执着最终打动了决策者。2023年,园区成功争取到省级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70 万元,改建沥青道路1070 米(宽 10 米,总面积约 1.58 万平方米),新建围栏(墙)817 米,还配套建设了道路两侧绿化、雨污管道、自来水管道及路灯等设施。如今宽阔整洁的园区,赢得了企业与工人的真心认可。
面对部分企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他深入研读市、区专项改造计划文件,整理申报要点与匹配企业清单,逐一对接企业,成功推动成元纺织 1800 万元技改项目落地生效。这把“扳手”,不仅拧紧了发展的“基础螺栓”,更校准了园区产业升级的“方向盘”,为园区未来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如今,孙雪飞当选苏嘴镇人大兼职副主席。“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新挑战,他仍以坚实脚步丈量这片工业热土,用炽热汗水浇灌发展沃土。这把扎根基层的“万用扳手”,将继续以韧性与智慧,拧紧责任螺丝、拧松发展梗阻、拧动产业引擎、拧聚人心纽带,在苏嘴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书写更多惠及民生、温暖人心的履职新篇,步履不停,力量不竭。(孟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