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发挥示范作用 洪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建强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2025-09-02 15:2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1942年日伪军频繁‘扫荡’淮海淮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以下简称“抗大四分校”)校部,转移至洪泽湖东畔的淮宝县曹王庄(今洪泽区朱坝街道曹庄村)一带,先后历时21个月。”近日,洪泽区朱坝街道曹庄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给考上新考入大学的曹庄学子讲述80多年前抗大四分校在曹庄村的红色抗战史。

近年来,洪泽区朱坝街道曹庄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在洪泽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指导下,围绕退役军人事务部“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要求,持续挖掘红色资源,建强红色站点,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新路。

挖掘红色资源。2019年曹庄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启动建设时,成立了曹庄村总支书记(站长)挂帅,两委干部、红色老兵志愿者等组成的“抗大四分校在曹王庄”史料挖掘专班,协调洪泽区委党史办、宣传部,区政协文史委以及镇街各方力量,前往宿迁市泗洪县新四军研究会、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单位采证。老兵志愿者访战士群众口述、查档案文献,挖掘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在曹庄村教学、训练、生活、抗战的历史,撰写的《大石磨的见证——曹中扬述新四军驻扎曹庄村往事》在《淮海晚报》专版刊发。曹庄村民及社会各界群众,主动捐赠抗大四分校证章、校歌、刺刀、水壶以及使用过的石磨、书桌等遗物、照片300余件。系统化、专业化的史料挖掘,充实了服务站的红色文化展陈,为开展特色化退役军人服务提供了历史支撑和情感纽带。

建设红色站点。打造“红色记忆+军旅特色”服务空间,重点建成抗大四分校史料陈列馆。集中展示校史档案、军事文物等珍贵藏品以及学员回忆等,再现抗大四分校创办者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抗大四分校领导、学员在曹庄教学、战斗生活场景。同步优化功能布局,建设“一窗一吧一角”(综合服务窗口、老兵交流吧、军旅图书角),配套建设数字化展示平台,滚动播放朱坝街道本土获二、三等功《老兵讲故事》《服务站工作掠影》等专题片,构建起“看有实物、学有载体、忆有场景”的立体化红色教育矩阵。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灵活运用“四访四送”工作机制。通过构建“一人一档”信息库,为曹庄村退役军人量身定制服务方案。重点做好困难老兵帮扶援助,联合民政部门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开展节日慰问,让尊军崇军更有温度、更具力度。曹庄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获得全省首批“百家红色站点”光荣称号。

发挥示范作用。建立“退役军人+”服务模式,推动退役军人在文明实践、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承抗大四分校遗志,曹庄村抗美援老曹中银,福州军区参军曹中平双双获得三等功成为参军楷模,两任兵书记曹加华、曹廷爱勇救骑三轮落泥水塘70多岁老夫妻见义勇成为村民榜样。“兵志愿”若有战召必回积极参加三河防汛、除冰扫雪应急行动。兵书记带领村民发展曹庄手工挂面,建成“共享菜地”益民项目,推广朱坝活鱼锅贴富民项目,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持续开展“红色课堂”进校园、进军营系列活动,组织革命传统教育活动50余场次,覆盖中小学生、大学学子、新兵等群体2000余人次,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育人活力。

(谷朝珍)

标签:
责编: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