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湖,有这样一位幼儿教师,她将对汉服的热爱融入生活,用镜头捕捉传统文化与自然美景的交融。她就是县实验幼儿园的王晓春。
这个暑假,她用特别的方式拥抱家乡的山水,身着汉服行走在金湖的风景里,让镜头记录下时空交错的瞬间。
“穿上汉服站在山水间,真的会有种奇妙的时空交织感。”“汉服自带的历史沉淀感,让人和脚下的土地、眼前的草木产生更亲近的联结。”在王晓春看来,汉服与山河的对话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共鸣,那些衣裙上的刺绣纹样、那些取自天地万物的色彩,本就是从自然中汲取的灵感。


这种感悟源于她作为幼教工作者的独特视角。在去年幼儿园大班的毕业典礼上,她和同事们身着汉服为孩子们颁发毕业证书。“西游主题的典礼上,老师们广袖飘飘出现,瞬间把孩子们带进了神话氛围里。”她说这不仅是仪式感,更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
选择汉服时,王晓春笑着承认自己的审美会“悄悄作祟”。就像作画时偏爱明艳的水粉色,她挑选汉服时总不自觉被朱红、橘黄、钴蓝等高饱和色吸引。“但无论是穿汉服的自己,还是登山玩水的自己,本质上都是在追寻心灵的自由。”“这些看似不同的爱好,其实都是让生命舒展的方式。”

作为传统文化的推广者,王晓春向家长安利汉服时总强调这是“会讲故事的服饰”。“告诉孩子们纹样里藏着龙凤呈祥的祝福,他们会在穿戴中爱上传统文化。”而对同龄人,她更愿意分享穿着汉服游历的体验:“素色款淡雅如山水,绣花款精致如画,连心境都会变得平和。”
在王晓春的身上,既能看到汉服文化的魅力,也能看到一位幼儿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她穿着汉服步履轻快,提着裙摆走过石阶,说下次想带孩子们来写生,“文化传承未必在课堂里”,她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微笑,“也可能发生在每一缕吹过衣袂的微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