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都金湖・“金” 彩时刻 | 淮安VS无锡:一河串两城各忙憋“大招”
2025-07-17 18:33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华诚  
1

本周日苏超赛场上,无锡主场将迎战淮安队。一边高喊“太湖浪里闯”,一边打出“运河岸边拼”的口号。因足球而起的较量,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一条京杭大运河,将两座城市紧密相连,江南的灵动与苏北的厚重,演绎出各自独特的篇章。在淮安东南角的金湖,一座被水网温柔环抱的小城,正用它兼容并蓄的巧劲,在这幅宏大的图景里添上别具一格的一笔。

赛场:快马闯阵 VS 铁腰守关

无锡队的底气,藏在那股“不服”的冲劲里。目前2胜1平2负积7分,虽不算顶尖,但主场的气势能掀翻屋顶。第四轮“太湖德比” 2:0 胜常州,靠的就是“铁塔”在禁区里的霸道头球和“小旋风”边路内切的闪电速度——这对组合本赛季已贡献5球3助攻,堪称“左路飓风”。不过隐患也明显:后腰位置轮换吃紧,一旦被打反击,防线容易露出空档,就像当年无锡人闯市场,敢拼却也得防着“阴沟翻船”。

淮安队的韧性,1 胜 2 平 2 负积5分的成绩不算亮眼,但首轮4:0 横扫镇江的火力和近两场逼平强敌的防守,证明他们不是软柿子。“浪里白条”的内切射门和 “铁闸”的拦截抢断,是球队的“胜负手”。球迷最期待的,是他们能否复制首轮的“疯跑流”—— 全场逼抢+边路传中,就像老淮安的“中转”智慧,总能在乱中找到机会。

无锡的主场优势+边路速度,对上淮安的防守反击+经验老道,很可能是场 “矛与盾”的较量。但足球的妙处就在不确定,就像大运河的水,有时湍急有时平缓,总能流向自己的方向。

无锡:借水造势的“闯将”

无锡人对水的理解,透着股“不按常理出牌”的机灵。就说太湖吧,明明在无锡的水域不到三分之一,可“太湖美”的歌声一响起,全国人最先想到的还是它。20世纪90年代,有外地老板来考察,指着湖边的樱花树犯嘀咕:“种花能当饭吃?”当地干部笑着递上一杯碧螺春:“花引客来,客带商机,商机顺着运河出去,不就成了饭?”

这不是空谈。清末那会儿,上海刚成通商口岸,荣宗敬站在运河码头,看着南来北往的商船,心里盘算起一本账:洋人能做面粉、织布,咱无锡有太湖的好水、本地的棉花,凭啥不行?他拉着弟弟荣德生凑钱开厂,太湖水磨出的面粉雪白细腻,织出的棉布结实耐穿,装船顺着运河到苏州,换长江的大船三天就抵上海,再远销海外。

没几年,“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名号响彻全国,运河码头挤得全是运粮运棉的船,纱厂的机器声和船工号子交织在一起,比现在球场的欢呼声还热闹。

上个世纪计划经济松动后,无锡人更是把“闯”字刻在骨子里。农民王阿根骑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驮着自家小厂造的洗衣机零件,跑遍大半个中国。他的工作证现在还摆在乡镇企业博物馆,边角磨得发亮,背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地址——“四千四万”精神的写照:走遍千山万水,也得把货卖出去。

如今运河里的货船少了,但岸边科创园的灯亮到深夜,年轻人设计的芯片顺着高铁、高速发往全球。无锡人早就把 “借船出海”变成了“自己造浪”,就像球场上的快攻,从不等人,只追机会。

淮安:守正出新的“枢纽”

淮安队的队标火了——一匹憨态可掬的马,一半踩船,一半踏岸。老球迷说,这就是老淮安的魂:南边来的船到这儿换北方的马,北边来的马到这儿乘南方的船,天生就是个“中转站”。

明清时的淮安,是真“牛气”。漕运总督府的灯笼彻夜亮着,镇淮楼前的石板路被南来北往的马蹄磨得发亮。船老大扯着嗓子喊“金码头到喽”,舱里装的不只是江南的米,还有苏州的绣品、杭州的茶,甚至宫里娘娘要的珠宝。南商北贾在这儿换船换马,徽商的会馆挨着晋商的票号,南方戏班刚唱完《牡丹亭》,北方的梆子就敲了起来。淮扬菜能上国宴,不是因为多华贵,而是它最懂 “兼容”——文思豆腐细得穿针,是南方的精致;狮子头敦敦实实,是北方的实在,南北人都能在这口汤里尝到舒坦。

铁路时代,淮安也曾慌过。北上的铁路从上海出发,从苏南穿行,路过南京,直奔大别山腹地,快出江苏才在徐州露个面。淮安人扒着火了千年“水上高速”运河边上的老槐树叹气:“船慢了,咱是不是要掉队?”

但淮安人没丢了“中转”的智慧。老船坞改造成文创园,年轻人开直播卖预制菜,镜头里文思豆腐的细丝飘在汤里,订单从海南排到黑龙江。河下古镇的青石板路上,老头们摆着棋盘,旁边就是扫码付款的奶茶摊;吴承恩故居旁的慢生活街区,游客磨着豆浆听评话,累了就去吃碗软兜长鱼 —— 火候还是老灶台的,但外卖小哥能骑电动车送遍全城。

现在高铁通了,从淮安到上海仨小时,可运河边的茶馆里,照样有人泡着茶说:“再快,也得有个能歇脚、能回味的地方。”

金湖:兼容并蓄的“新秀”

金湖像个被水网轻轻托着的小城,1959年才立县,论资历远不如周边大哥,但它会“学”——把扬州的温婉、淮安的实在、南京的洒脱,揉成了自己的样子。

以前交通不便,金湖反倒活出了滋味。街上的茶馆,老头们端着茶杯能聊到日头偏西,这是学扬州的“皮包水”;但包子个头比扬州的大一圈,透着淮安的实在;年轻人说话偶尔带个南京话的“啊”字尾音,有点金陵城的随性。

吃饭更妙,一条鱼能烧出淮安的浓鲜,一只虾能做出扬州的三道菜,夏天的荷花宴上,湖里刚摘的莲蓬配着米酒,一桌子都是水的清冽。老人常说:“湖水里藏着金呢,饿不着。”

变化从路开始。高速通了,西边连南京,东边到盐城;明年城际高铁一通,到南京只要半小时,去扬州过个湖就到。以前困住它的水网,成了宝贝 —— 万亩荷塘扩成景区,游客乘船穿行,看采莲女划木盆掠过水面,像走进了古诗;标准化厂房里,精密零件顺着铁轨运出去,卖到全国各地。金湖没丢“苏北小江南” 的本,却把 “湖藏金” 变成了“路显金”,就像个会打配合的新秀,把周边的优势全盘活了。

球场上,无锡的快与淮安的稳即将碰撞,而金湖的巧劲,恰是这场较量的注脚。大运河的水还在流,流过江南的“闯”、苏北的“守”,也流过小城的“融”,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证明:水从不是边界,而是连接;发展从没有定式,能把自己的根扎深、把别人的长处学透,就是最好的路。

哨声吹响时,不管输赢,都是江苏大地上最生动的故事。(华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