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政策就像‘快递’一样送到门口,还能精准识别我们的生产需求,真是太方便了!” 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高先生在收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醒后表示。今年来,淮安区聚势谋远,从政策推送、审批提速、金融支持、法律服务等四个维度发力,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助力产业升级,激活生产力发展动能,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链延伸升级。该区税务部门通过数据赋能、服务协同两大抓手帮助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借助数据搭桥打通供需堵点,通过系统对增值税发票进行上下游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重点企业的供需情况,对症下药;针对产业链中研发,设备升级等薄弱环节,通过精准推送优惠政策组合包,线下开展税链培训课堂等,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税务动能。今年以来实现助链延链,完成供需对接,合计金额共180万元。
数据赋能,快速助推产业项目落地。“现在的审批效率的确高!一天内就实现了‘五证联发’,为我们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苏淮数智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到政务大厅送锦旗时激动地表示。在推进重特大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淮安区通过提前介入、精准辅导、全程代办等方式,利用“中介超市”“全链代办”等数字化平台,为项目提供“量体裁衣”式专属服务。以项目审批数据化为抓手,综合应用“告知承诺”“超时默认”“桩基先行”等举措,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审批材料精简40%,98%的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华纯环保、中希微电等5个项目完成“拿地即开工”,苏淮数智制造产业园数字硬件及智能数字机器人等4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五证联发”“交地即发证”,成功实现重大项目审批手续加速跑。
三方联动,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题。为打通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淮安区持续开展“政银企”联动,商务局、发改委、政府办、银行机构联合成立外贸专项工作组,政府搭台,开展走访,全面摸排企业的融资需求、经营状况和发展难题,形成“申报清单”“推荐清单”,积极推动银行机构根据外贸企业的特点及需求定制金融产品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融资效率,2025年累计走访228户外贸企业,累计发放贷款5.85亿元。同时举办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宣讲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大宗商品、贵金属以及相应避险策略等内容展开深度解读,近50家涉外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法治护航,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为保障农业特色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淮安区积极开展“法律托管”服务,推选服务能力强的律所建立法律服务团,与乡村产业联盟结对,围绕治理结构、产权保护、经营风险防控等方面需求,为产业链做大做强提供法律支持。在苏嘴镇西瓜产业园的首次活动中,托管律师走进产业园现场开展“法治体检”,审查西瓜种植、购销等合同20余份,排查价格条款模糊、违约责任缺失等法律风险30余条,为货款拖欠纠纷、西瓜种子质量纠纷等提出法律建议10余条,提升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法律管家”的作用。(王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