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讯 (记者华诚 张承辰)荷香初露的清晨,金湖荷花荡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金湖中芬森林幼儿园4岁女孩郑芗宜身上的汉服裙摆。作为第二季金湖汉服旅游消费季的1号投稿人,带着露水气息的参赛作品背后,藏着一个母亲跨越四季的执念 ——“去年隔着培训教室的窗,今年终于带孩子站在了荷田中央。”
从遗憾到奔赴的文化约定

2023年因工作迁居金湖的黄瑶,手机里至今存着首届汉服旅游消费季的研学宣传图。“去年七八月整月在外培训,看着朋友圈里荷田里的汉服身影,心里像缺了块拼图。” 这份遗憾化作365天的守候,直到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和“金湖旅游”公众号先后弹出活动通知的那一天,她连夜整理出孩子的汉服影像 ——“赶早投稿不是心急,是怕再错过与传统文化对话的契机。”
选择荷花荡作为取景地,早有伏笔。初到金湖时,黄瑶便在攻略里与“接天莲叶”的盛景神交已久,2023至2024年两次与花期擦肩而过,终在今年初夏得偿所愿。“当芗宜的襦裙拂过荷秆,露珠落在衣襟上的瞬间,我忽然懂了‘衣冠上国’与‘水乡泽国’的天然契合。”
4 岁孩童的温润成长

照片里笑靥如花的芗宜,生活中是个藏着暖心事的小姑娘。黄瑶值班时,门卫室总会传来清亮的“爷爷好”;深夜大人熟睡后,她会摸黑拧开小夜灯,在玩具堆里安静玩到困倦,“从不用哭闹索求关注,这份体谅让我看见她心里的光。”
家中衣柜里,齐胸襦裙、对襟短衫叠放整齐。“她知道汉服是‘老祖宗的衣裳’,会指着壁画说‘这个姐姐穿得和我一样’。” 黄瑶说,活动以青少年为核心的定位,恰与她“让文化扎根童年”的理念共振,虽因时间仓促未能制作视频,精选的照片里却藏着巧思 —— 孩子手中的莲蓬与衣摆的荷纹相映,恰似自然与衣冠的无声对话。
军人家庭的诗学担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3岁的芗宜站在阳台上唱国歌的视频,黄瑶珍藏至今。作为军人家庭,爱国教育是刻进日常的必修课。
春耕时节的种植箱里,草莓藤与百合茎正在生长。从翻土到摘果,芗宜戴着小围裙忙碌的样子,让黄瑶想起自己的教育顿悟:“曾焦虑过起跑线,后来明白,让她在种草莓时懂得‘汗滴禾下土’,比背乘法表更重要。” 如今收获的果实摆上餐桌时,孩子会认真说:“这是我和土地一起完成的作品。”
“妈妈,长大了我要当护旗手。” 睡前故事里,芗宜摸着汉服上的刺绣喃喃自语。这句童言,恰似黄瑶投稿的初心 ——不是为比赛,而是在孩子心田埋下两颗种子:一颗叫“荷风送香” 的自然情怀,一颗叫“衣冠上国” 的文化自信。当荷花香飘满整个县城时,4岁女孩的汉服身影,或许正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注脚。

目前,金湖第二届汉服旅游消费季影像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6月1日至8月20日)。欢迎市民、游客、学子在金湖地标+汉服+N定格美好瞬间,将照片或视频上传至“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或者电子信箱。
① 扫描二维码下载“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进入底部“我的”—“活动”专区投稿;
② 邮件投递至官方邮箱:jinhuhfwh@163.com
咨询电话:025-84737000 / 13382088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