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润童心 镇人大代表助力暖人心
2025-04-29 16:3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四月芳菲浸染书页。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汤衡村的农家书屋里,留守儿童小玲正伏案书写作业,攥着笔的手掌在习题册里跳跃,不断写下跃动的文字。书架旁,苏嘴镇人大组织的志愿者也在陪伴学习,云端课堂同步播放着城里的名师课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注入温暖与希望。

在苏嘴镇下辖的22个行政村(居)中,每个村均设有农家书屋,同步安排镇人大代表驻点联络。每个农家书屋均配备儿童专属阅读区,藏书涵盖绘本、科普读物、课外辅导书等500余册,并接入“云端课堂”资源。沙吉村的小于曾是沉默寡言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每天放学后便扎进书屋。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云端科学课里找到了星辰大海。去年他考入区重点中学时,笔记本上还留着稚嫩的批注:"书里的世界教我勇敢"。

书屋不仅是知识的窗口,更是连接亲情的纽带。通过视频设备,孩子们可与远方的父母“云见面”,共享阅读时光。人大代表议案推动下,全镇书屋增设“亲情连线角”,让留守儿童在书香中感受家的温暖。

“我想爸爸妈妈,但这里有老师陪我做手工、讲故事。”在大胡庄“红色书屋”里,8岁的婷婷边捏黏土边说道。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大胡村依托农家书屋打造“心灵驿站”,邀请心理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开展团体辅导、艺术疗愈等活动。

这里有老党员讲述大胡庄82烈士的革命故事,也有大学生志愿者教授绘画、音乐,人大代表组成的“周末导师团”为孩子们辅导学业……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情感寄托地。据统计,参与书屋活动的儿童中,85%的学业成绩显著提升,90%的家庭反馈孩子性格更加阳光。

在汤衡村书屋的“创客角”,孩子们学习制作模型;在沙吉村的“田园课堂”,他们学习种植瓜果,记录自然笔记。苏嘴镇创新“书屋+”模式,将文化关爱融入劳动教育、科技实践,让留守儿童在体验中成长。

近年来,苏嘴镇人大持续推动资源下沉,为全镇22个村(居)农家书屋捐赠电子设备200余台,培训乡村教师、志愿者超500人次。积极发动各级人大代表以文化关爱为笔,以乡村振兴为卷,与无数基层工作者共同谱写“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温暖篇章。未来,该镇人大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每一颗留守的童心,都能在书香的滋养下,向阳生长,逐梦远方。(孟洋洋)

标签:
责编: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