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区李迎春:退伍老兵返乡创业 化身铜器制作大师
2025-02-21 16:1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李迎春,1975年出生,淮安市洪泽区东双沟镇人。李迎春1995年12月1日应征入伍,在北京某部队服役,1999 年12月1日退伍返乡。在部队期间由于表现突出,光荣入党,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

退役后,李迎春想要学一门技术,2000 年春天,25 岁的李迎春带着简单行李,独自前往苏州一家手工作坊,师从当代制炉大师陈巧生学习制作仿古“宣德炉”技艺。学艺之路异常艰辛,技巧与经验只能在不断实践中积累。凭借着勤奋、汗水以及军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在三四十名工人中逐渐崭露头角。

经过六年磨砺,2005年8月,李迎春因其精湛手艺被任命为作坊技术负责人,负责指导和监督产品制作。他介绍道,每件铜器作品都有着独特韵味。尽管制作过程漫长且枯燥,但他对这一行充满兴趣,每完成一件作品都能获得极大成就感。此后,他更加努力学习和尝试,全身心投入制炉事业中。

2006年,学有所成的李迎春从一间车库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2015年,他将工坊搬迁到了自己的老家东双沟镇,继续创业的同时,还为东双沟镇部分乡亲提供免费培训,并在试用合格后吸纳他们加入工坊。他购置了智能化热熔炉、底板雕刻机等辅助性设备,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

李迎春告诉我们,制作铜炉的过程并不简单。一只铜炉从原料到成品大概需要三个月时间,还要历经打磨、精磨、錾刻、上色、养色等十几道工序才算最终完成,且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瑕疵,否则铜炉就会成为报废品。制作铜艺,需要制作者有耐心、细心,更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意到,这样作品才能富有灵性和神韵感。尽管如此,浇铸打磨后的铜器,仍有超过三成的残品,不合格作品只能回炉重造。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往往有着许多面容相似的失败之作。尽管心疼,但在他看来,严格把控作品质量才是关键。

随着迎春铜工艺品加工门市的名气逐渐走出洪泽,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客户纷纷慕名而来,李迎春顺势购入相机、灯光等直播设备,在多家网络平台开启直播销售。他的作品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在他的努力经营下,营业额达到 300 万,带动了当地9人就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李迎春依然日复一日地与铜为伴。他用双手刻画时光的纹理,每件作品都承载过往的温度与未来的希望。(孙雅 费闲)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