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扩大了,拳脚也能施展开了。”淮安展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主打产品硒鼓鼓芯供不应求。不久前,公司顺利拿下一墙之隔的淮海半挂车地块37.8亩土地,解了提升产能的燃眉之急。看着脚下的土地,公司副总经理屠灿红笑容灿烂,满怀憧憬。
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今年以来,我市将“空间要素足不足”列为重点解决的五个问题之首,有效破解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难、处置难、利用难问题。截至目前,已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47万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打好法治牌
低效用地“腾出来”
“多亏了你们,不然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开工。”看着腾退一空的厂房,笃正电子科技(盱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激动不已。不久前,该公司在盱眙县拍得1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原承租户却不愿搬迁,企业落地投产陷入僵局。
“多耽搁一天,损失就多一分。”就在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之际,盱眙县司法局联合县法院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小组,派出金牌调解员进厂调解。工作小组动之以情、晓之以法,在一周内解决了腾退矛盾。目前,笃正电子已全面建成投产,实现纳税190万元,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
有地,项目才能落地。难题是:一方面,新上项目一地难求;另一方面,闲置低效用地在“晒太阳”。用地“低效”和发展“高效”的矛盾如何破解?淮安以法律为准绳,通过“点燃”制度和队伍“双引擎”,确保工作合纪合法,腾退工作透明规范。
启动制度“引擎”。市级层面强化统筹,出台《关于推进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法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依法推进等3大原则、明确法制审核等5项任务,搭建起“四梁八柱”;县区层面着眼实操,出台《清江浦区低效闲置资源处置盘活法治保障工作规则》等细化规程,制定《盱眙县处置低效闲置企业(资产)暂行办法》等具体办法,编制《淮阴区工业用地质效提升协议书》等格式样本,层层拓展,精细补充,形成制度矩阵。
激活队伍“引擎”。市本级成立低效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法律服务团,对各县区提请研究的有关重大疑难复杂问题进行论证和指导;各县区整合法制审核、公证、调解、应诉等多方资源,建立由相关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负责同志件件参与、业务科室专人负责的工作模式,及时呼应低效闲置用地处置法治需求。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高效集成的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利用法治保障体系。
算好经济账
存量资产“活起来”
常言说:“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工作资金需求量大、涉及利益关系复杂、利用周期长。对此,淮安不搞“一刀切”,而是分类施策,对于愿意配合的低效企业,采取市场化手段进行盘活,达到“无需‘腾笼’也可‘换鸟’”之效。
以淮安经开区为例,该区首选以清促投、增资扩建,原企业自身通过新追加投入和新上生产线完成技改扩能,无需政府重新招商、投入成本,将原有的“低效地”变为“高产田”。如盛耀工业项目,原企业通过新建厂房、新上航空座椅生产线,年产值达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个。
加资金,“强筋健骨”;换主体,“洗筋换髓”。淮安还鼓励项目嫁接,利用原低效资产引入新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之间进行股权交易、资产收购等,政府仅需把控新项目准入即可盘活宗地,无需投入其他成本。如伟盛机械地块,成功引入金利达包装购买此低效用地,投资5000万元新建了钢结构厂房等建筑,并迅速投产达效。
对确要腾退的项目,淮安注重土地整合连片,力求“织大网、捕大鱼”。如清江浦区金象路两侧分布了小散企业18户,亩均税收不到2万元。通过国有平台收购,该地块道路两侧全部推平,腾出300多亩工业用地,同时取消横亘之间的金象路,实现了500多亩工业用地拓界连片。
如今在淮安,各县区(园区)正结合本地产业布局规划、企业整体质态、用地需求急缓程度等因素,重点关注产业契合度、投资强度、综合效益等指标,形成低效企业库,“一企一策”制定盘活方案。
把好准入关
优质项目“引进来”
“有专家把关,我们签约更放心。”某生物科技企业拟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占地面积60亩,是清江浦区新引进的高科技项目。在收到招商引资协议合法性审查申请后,清江浦区司法局立即安排盈科所、天哲所的两名法律顾问共同审查,及时反馈审查意见,保障项目顺利签约。
“腾笼”是为了“换鸟”,那么,如何确保招来“金凤”?淮安创新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各县区设置准入门槛,强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供应管理,从源头避免新增低效企业。
各开发园区打破信息壁垒,避免不符合入园标准的项目进驻,部分开发园区对拟出租厂房企业报备的信息进行核实和审查,定期对租赁项目的质效、合同履约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提升产业园区整体质效。
各部门立足实际,各出奇招。如市工信局牵头制定《淮安市产业发展投资监管协议》,明确项目投资强度、产业类型、亩均税收、能耗强度、转租限制等约束性条款,合法合规设置项目退出机制,建立政府和投资主体义务和权利对等的法律关系;市司法局从法律角度引导相关部门规范产业规划编制和制度管控,明确企业项目准入和禁入标准,让新项目、新产业落地“有法可依”,提升企业用地效能。
一项项务实举措,变“沉睡土地”为“发展活水”,为淮安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添力。融媒体记者 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