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在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探索尝试,以推动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为突破口,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全面治理农业污染,努力走出“模式业态更优、绿色品牌更响、生态价值更高”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农田退水循环化
淮阴区聚焦生态农业发展,探索实施一系列农田退水循环利用项目。
传统的农田灌溉是“渠—田—沟—河”的线型方式。淮阴区积极打造“渠—田—沟—渠”的环型灌溉方式,努力实现“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淮阴区运南片区建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内土地肥沃,河网纵横交错。该区在运南片区创新建设稻田退水循环利用系统,在排涝河道中部、尾部分段建设节制闸和回用泵站,利用固定泵站或移动泵车将农田退到沟里的肥水重新抽回到渠,实现农田退水循环利用。
该系统建成投入运行以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改善了水环境,还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化。当地种植大户黄正何算了一笔账:通过退水循环再利用,每亩地可有效节约用水37立方米左右,减少复合肥使用量约22.5公斤,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
此外,淮阴区结合高标准农田改造,在马头镇吴城片、南陈集镇合心片推进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改造6000亩;在赵公河流域兴建更大面积的农田退水循环利用项目,覆盖区域达61000亩。
秸秆离田产业化
我市以秸秆综合利用“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为重点,将全市秸秆离田、深耕深旋还田面积分别提升至180万亩、20万亩,推动重点汇水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秸秆全部实现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