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淮安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专家张冬:我是电力“特种兵”
2022-05-01 10: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日淮安讯 “站立在高压线,未必就是鸟儿;在丝网上行走,未必就是蜘蛛。那人纵身一跃,便跃上了电压的高度。”在《与电共舞》中,有着这样一首描写带电作业人员的小诗。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和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作业时需要和万伏高压零距离接触,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电力“特种兵”。

在国网淮安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专家张冬就是这样一名电力“特种兵”。从一副脚扣到一辆斗臂车,从“一停一大片”到“手握高压线,不停一户电”,从运检工到国网技能专家……22年时间,他精耕配网不停电作业,交出了两万余次带电作业“零失误”的优异答卷。

“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

烈日当空,大运河平静的水面上金光闪闪,岸旁的电力设备滚烫、静默。驻足的居民却因维修一台变压器争执不下。

1999年7月的一个正午,那是张冬参加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大运河桥附近的一处变压器开关老旧失修,造成了部分居民家中停电。要想维修这一台变压器,需要将沿线十几台全部关停,而且维修时间内其他线路也可能停电。

得知这一情况的居民们自发分成两拨,一拨催促尽快维修,另一拨则阻止开展维修。在争执声中,张冬和班组成员们顶着压力,强制停电维修了变压器。整整一个小时,大汗淋漓的他们没换来一句道谢,反而被埋怨了许久。

张冬逐渐意识到,“不停电才是最好的服务。”能否开展不停电作业,也成了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2000年12月,淮安供电公司开始推广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此时张冬24岁,年纪轻、干劲足,便主动申请学习,与5名同事组成了带电作业班赴常州学习配网带电作业技术,成了淮安供电公司带电作业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学习回来后,我们没有立即开展作业,而是每天三遍模拟带电作业工作流程,持续一个多月研究风险点和安全措施。”张冬说,“班组6人齐心协力,只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百余次练习之后,真正的实战考验来临了。2001年5月,在大运河航运公司港口附近,一辆黄色的绝缘斗臂车将张冬两人缓缓送至线路旁,需要更换的熔断器“嗞嗞”冒着电火花,他拿着工具,有条不紊地进行检修。

“除了需要维修的地方,其他地方不停电!”每每提及第一次带电作业时拍着胸脯说这句话的情景,张冬脸上就不自觉地挂满笑容,掩不住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一次次笑容中历久弥新。

如今,在不断地理论结合实践中,张冬对各类型的带电作业轻车熟路,22年累计开展带电作业两万余次,平均每年可减少停电约6000余时户数,一年可多供电979600千瓦时。

“深耕下去才能成长起来”

“抓取导线、剥除导线绝缘皮、放置接地环……整个过程由机器人自主完成。”2020年12月11日,在清江浦区韩泰路10千伏厦门292线附近,张冬正带领不停电作业中心成员,利用带电作业机器人开展10千伏双回垂直线路自主安装接地环操作,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机器人作业,仅需2名操作员,一人遥控斗臂车,一人输入指令,即可完成全部作业,较以往人工安装时所需的2台斗臂车、4人作业相比,减员增效显著。

这是张冬众多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对于新事物,张冬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工作不要一味苦干,还要学会巧干”。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创新创造。

2020年6月,张冬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集研发、应用、培训、仓储四种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作业中心(不停电作业中心),并针对时兴的机器人作业开展系列探索。

在2021年职工技术创新项目中,针对常规的斗内绝缘杆作业法需作业人员耗费力气进行辅助支撑且操作不便的问题,张冬牵头研制了一种斗内绝缘杆作业法专用辅助智能机械臂,实现部分场景下斗内一名作业人员借助辅助机械臂也可轻松完成不停电作业,提高作业效率50%。

“在机械臂研制过程中,如何减轻重量、提高灵活性是一大难题。”张冬创新工作室成员高明说,“张班带我们反复讨论实验,在材质和结构上‘死磕’,经过10余次修改后,将机械臂重量从原来的60公斤减轻到了23公斤。”

专研业务,创先争优。22年来,张冬专研带电作业领域,先后主持完成科技项目、群众性创新项目1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其中,《带负荷更换跌落式熔断器辅助装置的研制》获得2019年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作业法,《绝缘斗臂车无线监控装置的研制》等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凭着这股不服输劲,张冬在一次次实践中,完成了从技校毕业生到带电作业高级技师的蜕变。当被问及有什么秘诀时,他想了想,说“瞄准一个领域深耕吧,深耕下去才能成长起来”。

“只是做了党员该做的事”

“清华城小区4台500千伏安变压器复电成功,400余用户恢复正常用电。”2021年7月25日20时31分,作为援郑队伍中压保电组组长的张冬在工作群中发来好消息。

去年7月21日中午1时30分,张冬作为淮安供电公司首批援郑队伍中压保电组组长,带领带电作业技术人员7人、应急电源车等车辆设备3台,出发前往郑州驰援保供电工作。

25日在郑州市清华城小区救援时,为了避免应急电源车堵住小区配电房前置开关柜一头的塌方道路,张冬所在的中压保电组决定放弃从前置开关柜接入中压电缆,而是采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向配电房地下室铺设不能着地磨损的中压旁路电缆。电缆铺好后,救援组四人又轮流作战一小时,在无电且异常闷热的地下室,现场钻制铜牌螺孔。经过4小时的连续奋战,清华城小区400余用户用电恢复。

期间,张冬带领中压保电组队员主动向郑州供电公司申请保供电任务,并第一时间赶赴作业现场,克服通信困难、作业环境复杂等不利因素,先后用1000千伏安中压应急电源车,为郑州金水区祭城小区、清华城5号院小区等2个小区近2000余户低压电力用户提供应急电力保障。

“周围居民听说我们是来支援的,热情得很,又是送水,又是送绿豆汤。”谈到见闻,张冬脸上挂起了笑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居民们说,需要上厕所尽管到家里来,一点都不要客气。”

张冬在2009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之后,急难险重任务重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我只是做了一名员工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情。”张冬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张冬看来,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培养更多带电作业的新生力量,这是一个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经扩建改造,张冬原在的带电作业班变成了机器人作业中心,带电作业人员也由原来的6人变成了50人。面对大批涌入的新生力量,张冬制定了分层按需培养方案,实行老带新一对一培养,鼓励将课堂设在工作现场。

“对我来说,师傅就是一面镜子。”淮安供电公司员工卢健说,“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提升自己。”他指导的徒弟里,有1名成了高级技师,还有2名成了省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兼职培训师,这也是他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

在张冬的办公桌上,一本《把一切献给党》格外显眼。谈到这本书,张冬表示,“我是一名电力‘特种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少停电、不停电,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杨飞 郭玲)

标签:带电作业;服务;淮安
责编:张承辰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