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淮安举办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清明缅怀追思活动
2021-04-01 09:27: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本报讯 清明将近,细雨纷飞。昨日上午,我市举办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清明缅怀追思活动。

现场庄严肃穆,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家属、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代表、淮安红十字会志愿者等,将手中的菊花依次放在纪念碑前,追思捐献者为挽救他人生命、传播人间大爱的无私奉献精神。

放下白菊后,泪水从茅一萍的脸上滑落,她父亲茅镕的名字就铭刻在纪念碑上。“父亲用自己的躯体,再次变为广大医学院学生的‘无言良师’,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让大爱绽放在人间。”茅一萍告诉记者,父亲教书育人一辈子,在生命的最后,他希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最后一次教育子女,要坚持做一个善良平凡的好人,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父亲做到了,我为有这样一位无私的父亲而感到骄傲!”茅一萍动情地说。

2001年1月10日,时年62岁的钵池中学老师茅镕在市红十字会进行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他也是我市最早一批签订遗体捐献同意书的志愿者。这20年时间里,在茅镕的影响下,他的女儿和外孙先后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女儿茅一萍更是被抽调进国务院医疗专家组,赴武汉抗击疫情。今年2月2日,茅镕老人因病不幸辞世,享年82岁。2月3日,按照茅老的遗愿,他的家人捐献了茅老的遗体。目前,茅镕老人的遗体已经被清江浦区红十字会移交给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将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

据淮安市红十字会统计数据,至目前,全市已有9141人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实现遗体捐献18例、器官捐献83例,有效地挽救了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同时也为促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我到红十字会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今年31岁的王坚是一名转业军人,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工作。在他看来,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他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的行列中。

“他们是平凡人,却都做出了不凡的壮举。他们用生命的余辉照亮了他人的生命,展现了生命的价值,传递了人间大爱。”淮安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冬梅表示,自2016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六年在清明前夕,举行纪念活动缅怀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进一步宣传他们的高尚情怀,弘扬他们的人道精神,同时,也倡导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到推动捐献工作的行列中。

融媒体记者

孔雪 潘晓晔/文 王昊/图

通讯员 徐佳艳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