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9日常州讯 在常州经开区潞城街道,有一个特别的社区——兴东社区。这里没有住宅楼,没有小区广场,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现代化厂房、轰鸣的机械声和忙碌的流水线。作为全市首个纯工业社区,兴东社区辖区7.99平方公里内集聚了近200家企业,规模以上企业96家,企业员工超2万人。
如何服务好这样一个“企业密度高、流动人口多、治理结构复杂”的特殊社区?过去,社区10名工作人员面对近200家企业,常常是“小马拉大车”,政策传达、服务推送、需求排摸难以做深做细。
破题始于一场由政府与社区共同推动的服务机制变革。今年3月,全市首个工业社区助企驿站在兴东社区正式启用,并引入“众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运营执行方,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新模式,推动基层企业服务从“单打独斗”走向“多元共治”。半年过去,一幅“园区服务社区化、社区治理多元化”的新图景已然显现。
顶层谋划,从“撒胡椒面”到“精准发力”
“单纯靠社区人力,服务企业只能‘撒胡椒面’,企业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还有差距。”潞城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张祎表示。在助企驿站筹备阶段,街道社会事务办联合兴东社区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企业调研,梳理出“政策理解不深、专业服务不足、需求响应不及时”三大痛点。
基于调研结果,双方确定了“借力社会组织、搭建服务桥梁”的破局方向:街道社会事务办统筹政策资源、协调职能部门,兴东社区负责网格落地、企业对接,再引入具备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接具体服务,形成“三方联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
“我们不仅选准了众智这个合作伙伴,更明确了‘指导不干预、支持不包办’的原则。”兴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栋介绍,街道社会事务办会定期与社区、众智召开三方碰头会,一方面指导众智吃透惠企政策,另一方面收集企业反馈,及时调整服务重点,确保社会组织的服务始终“不跑偏、能落地”。
身份重塑,从“检查者”到“服务者”
“对企业无事不扰,有事主动上门服务,是社区网格员的日常,现在众智社会组织加入后,服务质效提升,更多需求都愿意跟我们聊。”刘栋说道。
社区率先完成网格重构:将辖区划分为7个网格,配备7名专职网格员,每家企业设置1名微网格长,建立“企业吹哨、网格报到、部门组团”机制。而众智则作为“政策翻译官”和“信任纽带”,既帮助企业解读政策,又将企业不便直接向政府反映的“隐性需求”柔性反馈。
众智负责人谭磊也是街道议政代表之一,还有着安全咨询等方面的从业经验,她和团队结合过往服务企业的经验,梳理出企业实际需求中的痛点。她表示:“比如,企业担心技改补贴流程复杂,我们会先帮企业做预审,再由社区对接部门走流程。”半年间,在街道和社区支持下,众智已帮助12家企业完成政策申报,成功率达100%。
针对企业多元需求,众智打造了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安全生产、环保管理和政策申报五大服务模块。“电机行业安管员培训”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由省级安全专家从全流程讲解风险点与应对措施。
针对部分企业提出“职业健康体检路程远、耗时长,给企业生产排期带来不便”的问题,街道社会事务办整合医疗资源,在助企驿站内设立固定体检点,还可预约上门服务。
资源激活,企业从“被服务”到“共治理”
众智迅速打开局面的另一个关键,是街道和社区共同推动成立的“企业志愿联盟”。这支队伍吸纳了辖区企业中的HR经理、安全工程师、环保专家等专业人才,目前已有200余名成员。社区还搭建了“工匠学堂”“HR沙龙”等平台,推动企业之间互相学习和资源共享。
格林照明HR经理汪丽芬是国家注册审核员,她加入后不仅为15家企业提供“用工合规预审核”,还在“HR沙龙”中分享经验;常州长登焊材有限公司通过众智对接的专家完成“天然气锅炉改空气能加热”技改,每年节省成本数十万元。
最让网格员王凯感受深刻的是:“以前是企业躲着我们,现在是主动问‘下次培训是什么时候’。”企业甚至主动邀请众智的专家库成员上门“诊脉”,涵盖安全环保、人事纠纷、政策对接和技改升级等多个方面。
半年来,助企驿站已成为兴东工业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已组织培训20场,帮助5家企业完成技改,75家企业实现一站式职业健康管理。企业诉求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满意度达98%。
“工业社区治理,不是社区单打独斗,也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而是‘政府搭台、社区牵线、社会组织唱戏、企业参与’的共同体模式,”刘栋总结道,“这套模式可持续、可复制,它解决了基层政府人手有限、专业性不足的痛点,把政府的‘手臂’真正延伸到了企业身边。”
从“小马拉大车”到“多马齐拉车”,兴东社区用一场服务变革证明:只要机制到位、资源融通、信任建立,工业社区不仅能管理好,更能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