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0日常州讯 在LCD面板的生产线上,一支看似寻常的紫外杯灯,曾是国内制造业“卡脖子”的关键一环——这类高精度曝光机的特种光源耗材,曾长期高度依赖国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供货周期也格外漫长。而如今,在常州经开区,一家成立仅一年的科技企业里,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技术专家正带领团队,加速推进紫外杯灯的国产化研发,一心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8月20日,记者了解到,由石笑带领团队研发的国产化紫外杯灯项目,是常州市龙城英才创业项目,其产品已送交头部面板企业验证——目前已获得客户认可,部分产品已投入正常使用。本周,还有一名外国专家将抵达载曜公司现场,针对技术转移展开专项指导。石笑19岁开始留学日本,完成学业后便进入了日本液晶半导体行业。此后多年,他始终专注于这一领域,尤其在紫外曝光系统设计与工艺优化方向持续深耕,积累下扎实的专业功底。
在联东U谷·宋剑湖创新智慧港,石笑创办了江苏载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他还兼任技术指导。他向记者介绍:“紫外曝光灯虽小,却是LCD面板等行业里不可或缺的核心耗材。”其技术难点主要在于灯珠组装的精度控制,哪怕是微米级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光路折射效果,进而导致曝光不均匀。
“国内行业里,设备与光源技术的衔接一直是块短板——懂设备的难吃透光源特性,懂光源的又难适配设备需求。”这是国内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深耕紫外曝光系统设计与工艺优化多年、曾在多家光源企业任职的石笑,对此早有深切体会。两年前,他决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便将方向锁定在紫外杯灯的研发与制造上。
为让项目落地更扎实,他带着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系统性筛选,从产业基础到配套资源逐项比对评估。“经过全面考察,我们发现常州在相关设备制造和灯源生产方面优势突出,尤其是经开区政府,招大引强态度积极,对产业规划也有清晰独到的见解,这才让我们下定决心落户于此。”
在载曜光电一期2000平方米的厂房内,记者看到生产线已搭建完成并投入运行。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投入到生产中。石笑手持一支刚下线的紫外灯产品说:“我们通过结构优化与光谱调控,不仅让光源的辐射效率、波长精度和均匀性都达到了客户的要求,眼下还在持续打磨工艺细节——从材料配比的微调,到组装流程的精进,就是想在现有基础上再往上走一步,把产品做得更精更稳。”回国后的他,不仅带来了技术,也带回了严谨的工艺精神。
让石笑感触颇深的是常州本土产业链的高效协同与支持。“从生产环节的技术衔接,到工艺细节的磨合调整,当地企业的响应速度和配合度都超出预期。”石笑举例说,曾有个关键工艺参数需要反复调试,本地上下游企业主动对接、同步攻关,前后两三周就完成了磨合,最终让产品性能稳定达标。“这种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默契,给了我们踏实往前冲的底气。”也正是凭借这样的产业合力,载曜光电得以快速突破技术瓶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研发到落地的跨越。
虽初创不久,石笑坦言创业路上“压力与动力并存”:“我们不仅要做好产品,更要建立起行业对国产光源的信心。”
据行业分析,紫外光源在半导体、平板显示、医疗杀菌等领域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实现这一产品的国产替代,不仅能降低成本,更关乎供应链安全与先进制造的自主可控。
“载曜”之名,本就源自“晨曦载曜,万物咸睹”的古意——晨光携曜色而来,便让天地万物皆有了清朗的模样。这也是石笑心中的寄望:“我们做的紫外杯灯,也该有这样的意趣。不必急着说照亮多少角落,先稳稳打破国外技术的壁垒,让国产特种光源能真正自主站得住;往后,自然能让这束自主研发的光,慢慢透进国内高端制造的关键处,就像晨曦漫过山河那样,让中国特种光源的路,走得更扎实、更开阔。”(常州经开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