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遥观镇三大产业园区加速崛起
2025-09-05 14:3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9月5日常州讯  立秋虽过,暑气仍浓,而在常州经开区遥观镇,比天气更炽热的,是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

8月27日上午9时,京杭大运河旁,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当天,新誉运河智创湾二期项目实现全面封顶。站在刚结顶的厂房前,新誉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戈亚琴语气坚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垂直整合的产业生态将是园区最鲜明的特色。”

从“现代工业强镇”遥观起步,近年来新誉集团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形成覆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数控设备、现代物流、办公设备及航空航天、设施农业等多元发展的业务矩阵,实现从“地面”到“天空”的跨越。面对“存量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再次寻求突破,锚定“向存量挖潜力、向创新谋未来”的战略方向,通过打造专业化园区、探索“工业上楼”模式,进一步释放存量价值的同时,更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里曾是新誉集团的起点——一片承载着梦想的老厂房,如今,选择梦想启航之地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具有别样意义。”戈亚琴介绍,该项目占地201亩,总建筑面积约32.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4栋多层高标准厂房,并配套打造研发大楼、人才公寓,致力于构建集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运河生态智慧园区。

据悉,为满足智能制造、磁性材料等企业“轻松上楼”的需求,项目在设计初期就针对产业实际情况,打造了诸多亮点。在承重方面,首层承重达到5吨,2—6层承重为1.5吨,这一承重标准是普通厂房的3倍;在空间设计上,9米的层高搭配2000至5000平方米的灵活空间,能充分满足重型设备安装以及研发生产一体化的需求。此外,项目还定制了专属电梯并制定专项物流方案,直接解决了“设备上楼难、物流效率低”的行业痛点。

“项目未竣工,招商已先行。”据戈亚琴透露,目前,新誉运河智创湾二期已吸引多批优质意向企业前来考察评估。为真正实现企业“拎包入住”,园区将不断微调细节,精准匹配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常州正全力构建‘1028现代产业体系’(即‘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园区将精准招引符合体系导向的优质项目,并根据企业实际入驻需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情况,持续动态优化服务流程与配套细节,确保引入项目高效发展。”

实际上,在已交付的一期项目中,已有不少入驻企业通过“垂直分工”模式实现了高效运作。走进江苏新磁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生产景象。据新磁公司总经理助理章金华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同一栋建筑内完成全流程布局,“1—2楼专注原材料加工,3楼负责精密加工,4—6层专门开展电镀表面处理作业,公司也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设备上楼的生产企业。”

据悉,随着二期项目全面封顶,后续建设也将加速推进。“二期将马不停蹄开展内部装修工作,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投用;与此同时,三期工程也已提上日程,计划2026年启动。”新誉集团资产运营部总监陈超告诉记者。

以改革破题,用创新引领。近年来,遥观镇将老旧工业园区更新改造作为推动全局发展的系统工程,通过激活“休眠”土地资源,重塑产业空间布局,不仅实现了土地亩均效益的量级跃升,更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绿色转型、产业高端”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正午时分,走进中吴大道6号,眼前的景象已不复往日模样——曾经机声隆隆的老厂区完成蜕变,一栋栋高标准、大面积的单层厂房拔地而起;连片的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这片占地1548亩的现代化绿色园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作为集团深化产业链布局的战略支点,我们以‘先进制造业引领、全周期产业服务’为定位,积极构建集绿色生产、智慧物流于一体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中天钢铁智造科技产业园招商总监王勇说,事实上,打造中天钢铁智造科技产业园并非偶然,而是中天钢铁长期发展战略的延续。

“一直以来,中天钢铁始终把握时代脉搏,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迈进,全力打造‘江苏制造’新名片。”王勇说,也正因此,该园区自规划之初就坚定锚定“绿色+高端”双主线,从设计到施工,全面对标国际标准——所有建筑均按美国LEED金级认证打造,采用博思格钢结构、西卡耐磨地坪等优质材料,消防等级按丙类设计。空间上,厂房以11.3米层高、每平方米3吨承重的标准建设,单体面积达1.5万至2.4万平方米,同时,搭配特有的空间分割方案,能够充分满足各类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地即投产”的高标准需求,目标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产业标杆。

改革的成效,在招商热度中愈发清晰。项目自2023年10月签约落地,一期项目历时15个月竣工投用,今年上半年12栋新建载体正式交付。招商运营体系建设与工程交付齐头并进,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优质的硬件配套与高效的服务体系,仅两个月便实现近十个项目签约,已租赁面积超过三分之一,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认可度。

绿色发展的蓝图还在持续铺展。“目前,本园区作为全市最大规模园区级集中式的光伏项目已启动建设,未来还将配套储能电站和光储充一体化设施,打造智慧物流、低碳港口、能碳平台等示范新场景。”王勇说,随着产业园一期项目投运,这座规划面积超千亩的产业航母已正式启航。依托特钢基地、物流园及产业园的协同推进,中天钢铁常州基地正加速形成“南北两区多擎驱动”格局,合力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更优质的千亿级产业基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破解“土地瓶颈”、实现“内涵式增长”的,还有坐落于广电路与今创路交汇处的联东U谷·宋剑湖创新智慧港。“这里原本是一片低效用地,亩均效益仅数万元,变‘平方’为‘立方’后,园区效益大幅提升,亩均可达40万—50万元。”据常州片区招商总监蒲蓝介绍,项目总体规划为38栋高标准厂房,精准聚焦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核心领域,重点招引“高精尖新”企业。目前,项目一、二期已交付,三期一批次已封顶,累计建成21栋厂房。

“我们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厂房还在生长,产业生态圈已在快速汇聚。”蒲蓝说,为助力入驻企业稳健发展,园区充分利用联东U谷在投融资、产业集聚及大数据方面的强大资源与实力,为入驻企业提供融资、政策、人力、综合四大园区服务,全方位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目前,园区入驻率已达95%。

从运河之畔到宋剑湖边,从“垂直整合”到“绿色低碳”,常州三大产业园区以知识、见识与胆识破题,书写了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生态区的答卷,趟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遥观实践”之路。

标签:
责编:夏禹玮